返回旧版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协调推进绿色发展

《中原智库》(2017)  杨朝兴2019-11-26

  绿色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曾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著名科学论断,是对发展理念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总结,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协调推进绿色发展。

  一、生态环境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短板

  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关系国人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讲话,必将引领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足见其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发展中资源浪费惊人,造成资源产出率和利用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威胁到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沙漠化地区总面积17142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785%。森林资源少,林分质量不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世界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森林资源的缺乏造成自然灾害、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水土流失日益加重。2015年,全国水利普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我省森林面积在全国列第22位,人均森林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第20位;人均森林蓄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出现了石漠化。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2014年,中国GDP是全球总量的13%,却消耗了全球234%的能源。一些地方污染和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比较严峻,雾霾天气频发,全国约75%的湖泊富养化。《201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好转,但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大气颗粒物年均浓度同比有所上升,18个省辖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总体为中污染,对居民健康及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任由生态环境问题继续下去,不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而且将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子孙后代,而且也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我们必须着力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客观认识林业在绿色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林业的生态建设主体、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承担者的重要使命,林业在促进绿色发展中作用特殊、大有可为。

  (一)林业本身是绿色产业

  林业是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承载着潜力巨大的生态产业、可循环的林产工业、内容丰富的生物产业。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包括苗木花卉产业、森林湿地旅游业、木本粮油产业等,2015年,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1658亿元。

  (二)林业可为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林业担负着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的职责。森林是地球水循环和碳循环的主要载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是维持大气中碳平衡的重要杠杆。地球上绿色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中森林占了70%。

  (三)林业培育了绿色发展需要的可再生资源能源

  森林是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资源库,依托森林资源可以生产出木材及其制品、工业原料、木本粮油、食品药材等10多万种原材料和林产品,既事关经济大局,又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严峻背景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成为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发展林业,有助于缓解资源能源困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壮大绿色产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三、协调推进绿色发展的工作着力点

  (一)把握“两山”思想,摒弃错误发展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蕴含了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两山论”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坚决摒弃错误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增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河南的使命感与自觉性。

  (二)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使我国经济在生态环境容量下发展。传统产业需升级,由房地产拉动的高耗能产业已饱和。因此,要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如环保产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新型服务业等。运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三)加快林业建设,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按照“一圈三区五带”的林业发展格局,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实施九大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到“十三五”末,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我省要着力构建“四区三带”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国土绿化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

  (四)坚持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业生态化

  以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为重点,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保护绿色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在抓好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进工业生态化,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重污染企业退出,工业全过程要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五)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绿色发展法治建设

  实现绿色发展,就要依法办事。推进有关绿色发展的立法工作,利用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确保绿色发展。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与标准,涉及大气、土壤和水,通过经济手段使排污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用法律法规的尺子量一量、用生态环境的尺子量一量、用绿色发展的尺子量一量,只有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才能招、才能上,以守住生态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构建绿色发展激励约束制度等。通过刚性约束、柔性引导,促进国民经济向绿色方向发展。

  (六)加强舆论引导,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加强生态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抑制奢华、浪费,形成人人关爱生态环境的社会风尚,夯实绿色发展的社会基础,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河南。

  (作者系省林业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