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践行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

《中原智库》(2017)  李铜山2019-11-26

  要科学合理地践行协调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城乡协调发展理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念三维理念,切实增强难点意识、重点意识、节点意识三种意识,全面实施系统方略、耦合方略、均衡方略三大方略。

  一、牢固树立三维理念

  (一)区域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要求区域平衡,实现区域整体平衡发展。为此,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从各地区实际出发制定区域政策;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始终注重发挥省、市两级的积极性;必须坚持攻坚克难,科学把握推动省域协调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着力构建促成省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城乡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要求城乡平衡,实现城乡整体平衡发展。为此,必须精准评判,在城乡协调发展科学衡量标准方面取得新突破;必须精准实施,在增强城乡协调政策方面取得新突破;必须精准谋划,在增强城乡协调规划实施有效性方面取得新突破;必须精准协同,在探索城乡良性互动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要求物质与精神平衡,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整体平衡发展。为此,必须充分认知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样重要,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必须同等进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且要追求两大文明建设的协调性和同步性;必须全面设计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科学考核,且要规避考核指标的自觉或不自觉偏颇。

  二、切实增强三种意识

  (一)难点意识

  即,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要有找寻并解决难点问题的强烈意识。

  就城镇而言,要加快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升级发展。我省平顶山、焦作等煤城以及濮阳等油城,由于煤炭、石油资源采掘殆尽,而其他产业发展不优等原因,经济社会的难点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只有精准发力,因势利导地开展转轨变型,才能加快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升级,才能防范出现城镇经济塌陷区。

  就农村而言,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到2015年年底,我省还有5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6000多个贫困村,460万贫困人口。要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就要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提高贫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完善贫困农村特色产业扶贫机制,实现贫困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意识

  即,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要有将促动县域经济升级发展作为协调发展重点问题的强烈意识,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经济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非公经济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三分天下有其一”、2006年的“半壁江山”,发展到现在的超过GDP的七成,支撑作用逐步提升,已成为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29528万个,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997%;非公经济贡献了去年全省557%的地方财政收入、60%以上的进出口额、743%的GDP、80%以上的新增就业。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下一步,必须在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运行监测、搭建公共服务体系、缓解融资难等方面创新性地强力支持,帮助非公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推动非公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

  (三)节点意识

  即,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要有将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发展作为协调发展节点问题的强烈意识,扎扎实实地规划好落实好。

  为此,必须在统筹城乡建设问题上走出一条全域规划、产业支撑、设施延伸、服务覆盖、治理创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所谓全域规划,就是城乡之间的全部领域都要统筹规划,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遗漏;所谓产业支撑,就是城乡之间的产业要融合发展、互补发展,相互支撑;所谓设施延伸,就是城镇的各种设施要延伸发展到农村,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所谓服务覆盖,就是城镇的各种服务要涵盖到广大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所谓治理创新,就是城乡协同治理上要大胆先行先试,创新性地推进改革发展进程以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全面实施三大方略

  (一)系统方略

  要综合、全面地制定和实施系统性的方针和策略,将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精心部署,在大系统中思考,在大系统中行动。始终围绕协调发展中心,服务协调发展大局,用系统的观点推动各项工作,用系统的方法处理各种关系。尤其是各地区在运筹协调发展时,要自觉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狭小圈子,甚至勇于牺牲本地区的局部利益而服务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提高协调发展的系统性。

  (二)耦合方略

  要协同、联动地制定和实施耦合性的方针和策略,将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到各项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中,强力树立“全局赢是最大的赢”“整体赢是最好的赢”等观念,打破行政区划鸿沟,走出各自为政的误区,克服“单打独斗”甚至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不良做法,求取相辅相成,要求和衷共济,使协调发展政策相互配合,使协调发展举措相互促进,使协调发展成效相得益彰。

  (三)均衡方略

  要积极、主动地制定和实施均衡性的方针和策略,将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落实到补短板的具体行动中,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补短板既是在谋划和促进协调发展,也是在调整比例和优化结构,还是在增强后发优势和培植发展后劲,最终达到协调成功、整体增效的根本目的。为此,必须下决心优先解决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不是劳动力资源强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是创新大省但不是创新强省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短板,并在补旧的短板的同时防止出现新的短板,不断增强协调发展的均衡性。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