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重在强调发展过程中的统筹兼顾、注重平衡、保持均势,旨在补齐短板;共享发展重在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公平正义,旨在实现共同富裕。
一、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协调发展理念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灵魂,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协调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对于我们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吸取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有效之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是提高把握发展规律能力的科学之举。
一是要树立系统的整体观。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形式连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就强调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善于把握整体,注重要素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发展是一个整体,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二是要促进区域、领域、城乡、两个文明平衡发展。要坚持地区协同、城乡一体发展,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引领,带动和辐射其他城市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幅缩小城乡差距;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全省人民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指引。
三是关键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协同意识、补短意识。当前,我国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短板,补齐这些短板就必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比如,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特别是要发挥好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明确补齐短板的着力点。还有一些短板,比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则要在发挥政府调节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二、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享发展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共享发展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深刻阐明了共享发展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把13亿多中国人的幸福作为目的和归宿的发展。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要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提升人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二是要以推进公平正义为前提。“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实现共享发展就要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推动司法公正,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法治保障;要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注重机会均等和公平,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树立规则意识,强化明规则,破除潜规则,为共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则保障。
三是要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从共享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要处理好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需要共建,共建为了共享。当前实现共享发展要抓好经济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要推进扶贫脱贫,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盯薄弱地区和困难群体补短板,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作者系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