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开放发展的思维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中原智库》(2017)  赵楠2019-11-26

  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是“一心四区”,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郑洛新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开放创新技术转移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根据定位要求和已有基础,我们认为应该以开放发展的思维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开放发展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题中应有之义

  无论是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还是具体定位“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要实现这些定位要求,封闭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具有国际视野。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发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六大重点任务中也提到要推进技术转移和开放合作,促进郑洛新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可见,开放发展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形成本身就是开放发展的结果。国家初始批准成立的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各自独立的,定位和功能也各不相同。随着三个高新区各自的广泛深入发展,目前,各自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人才供给、产业布局等都已经自发地融合在了一起,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与建设正是这种深入融合的结果。

  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备开放发展的条件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郑州航空港正在发展成为国际级航空货运枢纽,郑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南北东西主干线双十字交汇中心,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正在加快建设,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开启了中国与欧洲的“新丝绸之路”。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业务量率先突破1000万单,位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以郑州为中心,高铁半小时、高速一小时郑洛新城市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优良城市群发展形态已具备规模。郑州建有全国第二家、中西部首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加速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开放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河南承担实施着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已将郑州、洛阳作为重要节点城市。“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建设,既是开放发展的结果,其发展也都必然需要进一步的开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是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统计,三个高新区拥有盾构及掘进技术等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动客车电控及安全等3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有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4家。根据研发平台属性和管理办法要求,这些研发平台都具有开放性,其研发成果也都是协同创新的结果。

  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的对策

  首先,立足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明确郑洛新高新区各自功能和产业定位,形成开放发展的雄厚基础。郑州高新区可以依托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斗云谷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郑州智能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创新载体,重点发展盾构装备、工程机械、智能仪表与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物联网、北斗导航与遥感等,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洛阳高新区可以依托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绿色耐火材料等,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新材料创新中心。新乡高新区可以依托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疫苗、血液制品等,打造新能源电池创新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其次,以开放性思维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合作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示范区各级政府之间及其与省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加强紧密科技合作,促进示范区内企业与省外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创新合作、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化。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有条件的科研机构或企业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通过海外技术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示范区科技计划项目对外资开放以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来示范区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