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开放发展的河南命题

《中原智库》(2017)  李中建2019-11-26

  在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外需拉动减弱,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背景下,过去的对外开放实践为河南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技术、经验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全面总结了过去对外开放的经验,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内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将为地处中国腹地的河南,提供新的动力源。

  一、全方位开放是河南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为产能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目前我省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均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钢材品种品质不能满足省内及周边区域市场需求,电解铝用电成本远高于西部省份,水泥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无序,平板玻璃工艺装备落后、产品档次较低。但我省的过剩产能并不等于无用产能,应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大力推动河南企业“走出去”,为河南的过剩产能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和市场。

  二是为劳动力开拓新的就业门路。作为全国劳动力迁移第一大省,我省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以农民工和大学生为代表的就业群体就业压力增大,应着力打造劳动力“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海外就业市场。

  三是完善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势能。积极拓展我省国际消费旅游渠道,便利河南城乡居民外出观光,引导国际知名品牌销售网点入驻河南,带动对中高端产品的使用需求,撬动中高端收入群体的消费势能。

  四是制度层面的取长补短。制度是最深层次的发展密码,制度重于技术,重于物质。通过广泛和深入的对外联系,促进我省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接触和感受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规则,有利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河南发展的制度和体制机制,这将是一场推动河南发展转型的深刻变革。

  五是“走出去”带来新理念。当前,河南的许多产业面临着突出的发展瓶颈,缺资金、技术还只是表面现象,根本上摆脱不了引进、模仿和重复竞争的习惯思维。通过更大范围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例如关注国际上诸如“互联网+”、物联网、工业智能制造、云计算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新经验、新理念,为河南产业发展植入新理念。

  二、河南开放发展的短板

  一是货品与价值和运输成本的矛盾。河南地处内陆腹地和全球价值链低端,在推进全方位开放战略过程中,将主要面临本地产品或运不走,或高成本的困难,即使我们现在拥有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全球先进制造商,但大多数产业仍不能通过河南现有物流通道走出国门。

  二是劳动力丰富与特种人才匮乏的矛盾。虽然河南是劳动力资源大省,但在全方位开放中,特种人才匮乏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机会,突出表现在诸如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人才匮乏,这对全方位对外开放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三是全球化时代劳动关系的双重压力。随着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我们在对发达国家进行出口时,将面临国际劳动标准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大幅度提高劳工标准,改善劳动环境,将面临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工资的竞争压力。

  四是政府自身转型的困难。推动政府向高效型、服务型、透明型转型,需要推进各种实质性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涉及的是权力和利益,涉及的是人员安置问题,触及利益比触及人的灵魂更难,尤其当这种改革是政府自身改革的时候。

  三、河南开放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超常规发展信息产业。突破地理上和交通上的局限,打造“信息河南”“智慧河南”,像优先发展物理高速公路一样,超常规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二是两端发力的人才培养战略。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为全方位开放培育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与国际国内高校联合办学,为全方位开放培育更多的国际型人才。

  三是以推进自贸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权力负面清单制度的进展。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贸易便利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模式建设。促进监管便利化,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备案法制化、责任监管清单化管理,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受理和处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打通“关、税、汇、检、商、物、融”之间的信息壁垒。

  四是促进劳动、环境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熟悉SA8000和全球气候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性规则,以使我们能参与国际贸易、投资等规则制定和拥有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郑州大学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