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互联网+”助推河南农业走进3.0时代

《中原智库》(2015)  林园春2019-11-26

  农业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农业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有利于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河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的提质增效升级,要积极抢抓“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重大战略机遇,着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定制化,助推河南农业走进3.0时代,开创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

  具体而言,“互联网+”通过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助推农业迈入3.0时代。

  生产环节:传感技术、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而精准地监测到植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的要求,并通过智能系统定时、定量、定位处理,实现智慧化生产。信阳市的无人植保机项目,就是利用物联网数据联通,通过遥感测控获取土地数据,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宜种植,从而解决了山地植保难题。

  销售环节:电子商务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面对面随时沟通,避免了农产品因为地域、季节等原因而滞销。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与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河南省蔬菜生产第一大县,扶沟县开始试验“互联网+”蔬菜的融合创新销售模式。苗木之乡鄢陵县,目前已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苗木在线销售。

  物流与安全管理环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实现基于网站、手机的质量溯源查询。郑州的云超市,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了农产品的可追溯。

  融资环节:基于互联网的P2P、众筹等模式,创新了农业融资模式,进而满足农业生产和组织方式变革的资金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省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就,也形成了一些经验。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串起农业现代化的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业产业链的各环节,推动我省进入农业3.0时代,仍需进一步谋划和设计。

  第一,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我省应明确“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尽快开展针对“互联网+”农业的战略性研究,研究制定“互联网+”农业的指导意见,加快编制“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制定“互联网+”农业技术发展路线图,有效指导“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着力开创“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快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积极建立河南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着力打造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河南省农业电子政务云平台、河南省农业应急信息化平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及智慧农业系统等一批信息化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第三,推进智能农业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重点推进农业传感器、农业精准作业、农业智能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植物工厂等前沿技术的开发。积极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开展面向周口、商丘、信阳、驻马店等粮食核心区的粮食作物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智能决策支持服务。

  第四,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联合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积极推动河南双汇集团、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达食业集团等省内大型农业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网上交易。推动焦作山药、南阳猕猴桃、巩义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在线销售。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优势,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

  第五,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