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指人在社会活动中不能超越的界限,即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要刻守的最起码标准,也即红线、高压线等,其核心在于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而处变不惊、守住最后防线。底线思维有利于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了解和管控。坚持底线思维,是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动权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底线思维意识和底线思维能力。
一、坚守党章底线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最高权威,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也是党的纪律、政治规距之源。在9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共计16次地修改党章,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从实践上看,对党章的遵守关乎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甚至革命事业的成败。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有些地方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个别领导干部无视党的纪律、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把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等,均是违背党章的表现和结果。因此,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应成为每个党员的新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坚守宪法和法律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也是“母法”,是其它法律、法规之本。如果说党章是调整党组织与党员内部关系的最高准则,宪法则是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二者之间是既有区别,但又彼此契合的高度一致。每一位党员既是党员又是公民,作为公民必须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底线意识,或者是悬在头上的另一把利剑,在心中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三、坚守道德底线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它不靠强力的、威胁的手段去维护,而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与内心信念发挥作用,它是个人自我完善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观的、内在的动因。如果说党章、法律强调他律的话,道德则主要或者说完全是一种自律的规范,即“内在的法”。每一个党员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正是从党员的身上看到了这个党是否值得依赖和拥护,因此,党员必须坚守道德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尤其要有小节意识。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党员干部要慎独慎微,时刻自厉自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总之,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始终坚守党章底线、法纪底线、道德底线,并且这三个要素同时发力,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之中,才能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政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