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明党的纪律

《中原智库》(2015)  赵士红2019-11-26

  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保证。严明党的纪律是90多年来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首先从严明党的纪律开始。

  一、深刻认识严明党的纪律的重大意义

  90多年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党纪严明,党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党纪松弛,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铁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严明党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需要,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纪律和规矩不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和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二、不断加强党纪党规教育

  党纪党规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思想武器,要充分认识党纪党规教育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要通过教育让广大党员和干部进一步了解掌握必须做到的行为规则和不可逾越的禁止性规定,增强对党的各项纪律的尊崇度和敬畏感。要完善教育的方式,提升教育的效果。以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加强党纪教育,让党员干部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纪党规教育。要把党纪党规教育贯穿于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职工会等各种会议之中,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对症下药,让违纪苗头得以根治;明确党纪党规教育责任。要发挥宣传系统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部门的党纪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改变过去职能部门“只抓业务、不管党纪”的错误做法,使职能部门在党纪教育上“不缺位,有作为”。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利用党员违纪案例,开展党纪教育,警示党员干部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他们自我反省、自我觉悟的能力。要抓好党的纪律规矩的宣传,加快构建广覆盖、多样化的纪律宣教格局。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守纪

  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的底线是纪律和规矩。坚持依法治国、依规管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纪律、模范遵守法律。领导干部是党内的“关键少数”,执纪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当地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党纪党规,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纪律是成长进步的向导,规矩是生存发展的保障。领导干部要以党规党纪为准绳,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对党忠诚老实;领导干部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第一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遵守纪律,贵在自觉。领导干部要增强严守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做到慎独、慎微、慎情、慎友。

  四、必须严格执行纪律

  纪律的权威来自对纪律的严格执行。如果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处理不严格、不及时,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损害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要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纪律执行力。必须树立纪律的绝对权威,保持纪律的刚性,切实解决执行纪律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维护纪律权威,做到执纪必严。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真正把维护纪律规矩的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标准严起来。明确责任监督主体,切实查处、问责违反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要强化党纪监督的总体协调,建立党纪监督的协调机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要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使之成为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上下结合、内外沟通的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党纪监督整体功能。要严肃党的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要创新党纪考核评价机制,增强纪律考核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定量化的纪律考核标准,把纪律考核与干部晋升结合起来,以增强党纪考核的威力和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敬畏纪律,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