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 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

《中原智库》(2015)  许贵舫2019-11-25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创新引领发展、改革促进发展、协调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新常态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研究提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十三五”的阶段性特征

  我省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做到“换挡不失速”、“阵痛要短促”、“消化加注入”。首先,发展不够仍是我省面临的最大现实,保持较快增速、做大“经济蛋糕”仍是我省发展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速可以换挡,但不能失速,没有一定的速度保障,转型发展就是空谈。其次,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结构调整任务重,但面临机遇难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再次,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在消化前期政策的同时,应着眼未来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注入新的动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竞争新优势。

  二、调试方法,创新政策思路

  一是要“微刺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政府适度有序的刺激弥补市场的失灵。但刺激不是全面扩张的“强刺激”,而是有导向、有选择的“微刺激”,重点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市场缺失领域预调微调,熨平经济波动,实现平稳增长。二是要“点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避免粗放投资,重点在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等领域精准施策,切实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三是要“线推进”。通过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密切各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重点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发展轴,巩固提升河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纽带作用。四是要“归市场”。只要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就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使“十三五”规划真正成为“市场投资指南”和“政府决策依据”。五是要“变形态”。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要“促融合”。促进行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而且能够创造消费需求,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开拓新空间。

  三、聚焦关键,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战略新布局,强化顶层设计、战略引领,重点延伸丰富“三大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谋划沿黄、沿淮、南水北调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引领“十三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结构再平衡,把结构优化作为“十三五”的重点,通过收入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三是要素紧约束,在强化要素紧约束的新形势下,围绕土地、资金、人才、环保等发展瓶颈制约,主动探索实践,开拓思路,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四是创新主动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支撑,改变资源依赖、要素驱动、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五是产业精益化,改变产业粗放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精益化发展,推动“傻大笨粗”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精特优”的先进制造业转变,积极发展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意型小镇经济发展模式等。六是全域生态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生态体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宜居生活水平。

  四、全面突破,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一是平稳增长,推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转型调整中实现新的发展。二是平衡调控,处理好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生态环保等各方面的关系,平衡使用各种政策工具,寻求最佳平衡点,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三是建好平台,平台决定高度,重点是推动产业集聚区、“两区”等科学发展载体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同时积极谋划现代物流、科技创业、健康养老等新型载体,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四是抓好平常,注重各项工作机制常态长效,不吹“季风”、不搞“运动”,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五是促进平等,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扶贫攻坚为重点,促进社会平等公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是建设平安社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社会。七是建设平静城乡,推进民生改善,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让老百姓安安静静过好日子。

  (作者系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