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全面深化改革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中原智库》(2015)  陈益民2019-11-25

  中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战略资源,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金融的认识有一个飞跃,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金融倾斜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金融业,然后推动农业、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信用社两家金融机构。当时邓小平多次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3页)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银行在1979年重新得以恢复成立,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紧接着,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离出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承担了原有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金融经营业务。至此,四大专业银行业务严格划分,分别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农村、外汇和基本建设四大领域占据垄断地位。1995年,《商业银行法》和《人民银行法》的实施更加促进了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成立,使得金融这个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心脏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中国银监会的成立,使我们从西方国家学来了不少现代金融理论和运作方法,打开了思路,对于我国金融创新、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当前,由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得到了世界其它国家的拥护,便是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果的高度认可,连一些国外学者也感叹:“代表着70年前在布雷顿森林建立的全球经济秩序在今年夏天第一次受到严重的机构挑战”。对于河南来说,当前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仍是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河南金融业规模小、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包括经济证券化率依然远低于全国水平。河南的金融业占比较低,还算不上支柱产业,并且整体发展滞后。河南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推动金融业大发展,通过金融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弥补制约河南发展的短板,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重视发挥金融的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力度。由省里面主要领导牵头,全省经济部门、金融部门、理论研究部门专家参加,建立金融专题委员会,定期学习、研究、探讨全省金融方面的重大问题。针对河南在金融发展方面的问题和差距,深层次磋商金融对策,使金融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

  第二,要进一步确保国家金融政策在河南及时落地生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以支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等。这些政策有着极强的杠杆作用和极高的含金量,用好一个政策,就会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国家金融政策的针对性学习,确保国家金融政策在河南及时落地生效。

  第三,要进一步把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金融业增加值考核指标体系,制订金融增加值提升计划,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也可以有效地培养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同时,尽快建立与金融总部联系沟通机制,提升河南的影响力。比如每年在北京、上海等金融总部积聚地及郑州,对我省经济金融问题向各金融机构总部通报沟通,向金融机构总部提出我们的期望和愿景,请金融机构总部对河南大力支持等。

  (作者系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