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撬动民间资本,推动河南经济在新的增长周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高速增长阶段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那么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渠道又是什么:一是以土地作为担保,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二是通过卖地增加财政收入。一方面这种GDP的背后没有社会财富在后面的匹配。另一方面,账面上的土地价格一旦当工业化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或房价下跌,房地产下行,土地财政就无法维持,银行借贷无法正常循环,政府投资也就无以为继。我们通常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可供大规模投资的项目基本饱和,投资需求弱化,投资增速下滑,投资需求所刺激起来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基础材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从而打断了高速增长的进程。应该说这不无道理。但是,政府投资无法持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无力支撑,而非投资需求饱和。就重大基础设施来说,高速公路乃至高速铁路建设虽然已经饱和,但城市和城际轨道接通系统建设才刚刚启动,投资需求巨大;通用航空发展初现端倪,未来空间巨大,相关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非常巨大;环境治理投资需求也很巨大;农村传统村落改造更新、居住环境改造、道路等基础设施按照消除城乡差距的标准,需要的投资更为巨大。总之,未来投资需求的空间仍然很大,投资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关键是这些投资要摆脱对政府的依赖,通过制度变革和制度设计撬动民间资本投资。为此,提出两条建议:
第一、以轨道交通建设为抓手,依靠民间资本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在先期建设的郑汴、郑焦陆续建成通车之际,建议尽快启动规划中的其他数条城际铁路建设,包括港许-许漯——漯平洛-洛济——济焦——焦新——郑新及郑洛等,根据投资运行的要求,将这些拟建中的城际铁路组建投资建设经营公司,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建设经营段,每个段可组建一个投资建设经营公司,由省铁投公司少量出资,大量吸纳民间资本,组成民资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同时,政府在铁路沿线相关区域规划相应的仓储物流和商业区及相应的住宅区,一同打包给建设公司开发,形成混业经营的商业公司,以增大投资公司盈利空间,调动其投资积极性。日本东京的很多轨道交通线路及铁路沿线商业设施就是这样开发建设的。政府也应给予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
第二、在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方面先行先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投资开发空间巨大的另一块处女地就是广大的农村,农村开发的障碍在于城乡隔绝的建设用地市场。由于建设用地市场城乡隔绝,乡村的建设用地不能进入市场流通,资本无法进入,土地没法升值,农民也无法通过获取财产性收入而增加收入,农民的购买力难以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调动不起来。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统一和交易流通关系到整个经济能否进入下一个中高速增长周期的全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农民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地面广阔,开发空间巨大,吸纳投资的能力巨大。我们应该率先启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在该领域进行前沿探索。比如我们可以先拿出一个省直管县(市)域范围内试点。如果有了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必会吸引中高收入群体到乡下置产兴业,建设第二生存空间,农民土地也会升值,收入增加,进城步伐会大大加快,拉动城内商品房消费,推动经济尽快回升。随着城市高收入居民居住空间的调整和向农村的流入,也会带动农村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大大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会推动经济尽快进入新的高速增长阶段。
二、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入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基础设施的作用在于改善人居和产业发展的条件,从而对各种要素聚集产生更大吸引力,区域发展的根本还是产业支撑,所以,做大做强做精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实际上,从一个局部区域看,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开放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是把全球作为一个区域主体的时候就会发现,经济增长是靠创新驱动的。也就是当既定的需求拉动带动既定数量的产业和产品增长,当这些产业和产品出现饱和时,既定产业领域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这些过剩产能会由于利益动力和压力转而用于开拓新的产业和产品,满足人们新的需求,这样,需求种类在拓展,产业和产业种类也在拓展,经济增量随着产业和产品种类的拓展在增大,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本质。我们国家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原有领域的过剩产能在通过出口向国际市场上输送时,遇到了发达国家的抵抗和更低发展水平国家的低成本竞争,要使发达国家放弃抵抗,低发展水平国家放弃竞争,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质量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更可靠的途径是通过创新开拓新的产业和产业领域,满足国内居民更多种类的新需求,从而做大经济总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新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
一个省域经济体也是如此,在高度开放的今天,所有产业和产品都要面临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只有通过创新向市场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优的产品,你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实现自身经济总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河南过去几十年走过了一条利用自己资源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在未来新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单纯依靠比较优势势必难以为继,必须要靠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所以,未来发展阶段,我们一方面必须下大功夫在培养和吸引留住人才方面出实招。比如在工资待遇、税收减免、住房和房租补贴、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真正实行差别待遇,在制度环境方面真正做优。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河南省与湖北、陕西周边省份的竞争力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主力高校,其数量及层次是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软肋。政府应该象招商引资那样,着力招校引人,下大力气引进国际国内名校来河南建分校。
(作者系郑州大学学报主编、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