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郑州都市区的含义
所谓大郑州都市区,是指郑汴洛焦新许(济)6(7)城市,以郑州为中心,相互对接,融合发展所形成的都市连绵区,也就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所指中原经济区核心区。
二、形成都市连绵区是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的基础是交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围绕交通枢纽持续聚集,并最终形成大都市乃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密集布局,相互对接融合发展的都市连绵区,是全世界所有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城镇体系演化的共同规律,中国也不会例外。从日本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到美国东西海岸以波士顿、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为中心的都市带,再到国内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以沪宁杭甬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广深为中心的珠三角等城市密集区,均是此种格局。
三、郑州周边有条件形成都市连绵区
以郑州为中心,涵盖郑汴洛焦新许(济)6(7)城市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拥有国内首个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个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定位于全球航空货运中心的空中枢纽,拥有由京广、徐兰、郑万、郑合、郑太、郑济等多条或已通车运营、或正在建设、或已列入规划等即将形成的米字形高铁快速交通系统,再加上普铁、城铁、地铁和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这种由多种交通方式所形成的复合式枢纽体系,在中国内陆地区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大枢纽带动大物流,派生大市场,聚集大产业,形成大都市,这将是该区域发展的基本逻辑,其演化的结果必然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涵盖郑汴洛焦新许(济)6(7)城市的都市连绵区。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功能互补和融合发展是实现共享的基础,对接融合发展和共享的结果则会加快都市连绵区形成的步伐。
四、发展都市连绵区既是共同愿望,也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
实际上,上述发展趋势已成共识,周边城市与郑州对接融合发展的愿望异常强烈,除了十年前启动的郑汴一体化之外,郑许、郑新、郑焦等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早已在积极谋划中。现实中,周边城市面向郑州对接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向东郑汴基本上已经连为一体,向南郑许之间通过新郑长葛两个支点也已成连绵发展之势,向西荥阳、上街、巩义、偃师等若干支点已把郑洛串联起来,向北以平原新区为支点与新乡对接步伐在加快,向西北即将开通的城际铁路也大大拉近了与焦作的距离。这就是说,不管是从思路上还是在现实中,郑汴洛焦新许(济)6(7)城市都市连绵区发展态势已经形成。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和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谢伏瞻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突出强调要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引领带动的实质是实现以空地对接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在更广大区域范围内共享,首先是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也就是郑汴洛焦新许(济)6(7)城市范围内共享。
五、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已迫在眉睫
对接融合发展并形成大郑州都市区或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连绵区,虽然是规律,也是各方共识和各种战略实施的要求,但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诉求的差异,到目前为止这种发展趋势还处于自发的状态,建立在各自独立谋划的基础上,结果必然会带来基础设施对接、功能定位和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方面出现错位、断头乃至重复浪费现象,从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要避免这种现象,必须尽快启动大郑州都市区规划。大郑州都市区规划的责任主体应该是省委省政府,具体执行机构应该是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兼任组长的中原经济区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组,及其依托发改委设立的办公室。规划应聘请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公认的高水平专家主持,以保证科学性和前沿性。规划应以完善城市之间多层次网略化交通体系引领,厘清空间结构和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建立共享机制。规划一旦确定,应坚决贯彻,不得随意变更。
(作者系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