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角度看,目前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是很不到位的。当年人们对京广、陇海铁路在郑交汇的认识,以及对郑州市、河南省带来冲击的认识也是随着时间不断深化,后来不仅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而且由于郑州铁路枢纽建设,相当程度改变了上世纪的全国经济地理格局。对河南这样一个内陆欠发达人口大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基本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全球第三产业革命的到来,迫切要求一方面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方面改造原有经济结构,打造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设所带来的市场机会、要素聚集、产业再造、观念蜕变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等,不是我们今天所能完全预料到的,有关认识和研究深化都需要假以时日。今后航空港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类似于土地指标够不够、工程速度快不快、规划区行政整合等等现实问题,当然这些很重要,任务也繁重。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建设者、领导者、谋划者会不会在航空港发展进程中出现思想观念、趋势把握和实施策略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方面问题出现了偏差,不仅建设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有可能功亏一篑。《航空大都市》这本书中不仅描述了航空港经济的美好事例,也描述了若干失败案例。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诠释本人的初步认识。
一、建设一个什么样产业形态的航空港经济实验区
有人说,航空港现在的产业形态就很好呀,有一个世界500强的龙头企业富士康,年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约1/10,郑州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昆山。我提出的问题是,成绩是很大,但郑州航空港现在的业态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形态,同时也不是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业态。虽然产量产值不小,进出口总额全国第2,但加工贸易的盈余部分是不是处于相应水平,是不是也在全国排第2,单位进出口的增值水平究竟高不高。谢省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特别强调要有高技术,高加工度特征,我个人认为还应加上高附加值这项,目前航空港区产业形态远达不到高技术、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特征的要求。应该看到,现在的航空港主要产业是属于所谓“微笑曲线”底部的产业,依靠的是经过几天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多少万计低素质人力资源支撑,而不是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和拐点。这种产业形态和结构层次难以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必须尽快提升。因为只有打造的高盈利产业,才能吸引高级要素的集聚。像富士康的到来,其作用不仅在于对区域经济增长做了多大贡献,主要在于有一套利用航空港、驾驭互联网并在全球范围及时获取信息、汇聚要素、组织生产的综合能力,即航空港经济或临空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及时反应、及时生产和及时送达问题,这点非常值得学习。航空港经济在中国是一个新的区域发展形态,只是初见端倪,郑州航空港仍处于拉架子、铺摊子、探路子的阶段,我们不能只在产业载体构建方面下工夫,更要在产业主体培育、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体系演进和产业模式运作方面下工夫,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的确很多。
二、航空港经济区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在的航空港区面临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点,是如何在原分属几个郊县的区域整合在一块,尽快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果没有高层次、高效率并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可能实现不了。航空港区的规划面积超过一个大城市,管辖区域原有的社会形态基本以农区特征为主,有点工业也属于初级的、起步阶段的,一下子进入到航空经济时代,社会矛盾冲突和结构再造是不可避免的,任务之繁重复杂一点不必产业发展任务小,必须高度重视,超前谋划。比如,美国的底特律那样的城市之所以有现在的衰落,除了产业结构缺陷及转型升级不灵敏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这个城市的社会结构缺陷和社会管理落后。国内也有像鄂尔多斯那种短期经历兴衰的城市,也是产业结构缺陷和社会发展滞后双重原因造成的,过度投机和资源挥霍倾向导致社会心理的失衡,这个城市很快从高峰跌下来。将来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是一个有人流大进大出的新的社会区域,有不同来源的人以及当地居民都在这个地方实行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港经济相辅相成的社会体系构建必须做好,而且应当在中原经济区发挥示范作用。目前,需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未来空港区的基本社会形态应该是什么样,人际社会网络关系应该怎么处理,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人文取向,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规范,人力资源结构该是什么样,职业流动和选择模式该是什么样,怎么样能够把全国、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人吸引到这个地方来,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单元和管理模式,如何发展教育,如何构建社保福利制度,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如何创新和积累社会资本并实现良性循环,等等。现在这些还都是缺失和空白。
三、怎么发挥好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带动全局的作用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搞好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好引领、标杆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从全局角度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项工作。现在有些地市的同志没有树立好航空港经济区与地方发展息息相关的观念。比如,开封、许昌,离航空港实验区这么近,开封有那么好的人文资源和城市积淀,许昌的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很有特色、很有活力,而且开封、许昌都有军用机场可以转型使用,所以一开始搞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就应该就把开封、许昌统筹考虑进去,在汴港、许港之间建立最便捷、最有效、最具产业关联扩散的通道,并围绕这些港城通道加大轻轨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产力合理布局,带动航空制造、航空偏好和关联产业发展,这些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空区域间结构看,以航空港实验区为中心,开封、许昌和郑州市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真正区域金三角,可能就是21世纪河南产业发展和未来城市体系的中心。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认识的问题,还有一个行动主体的选择问题。现在仅仅突出了航空港区自身这一个主体,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全省各个地方的积极性。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有它的边界,存在规模经济,也存在规模不经济,存在范围经济,也存在范围不经济。同时,社会管理也有它的边界。航空港区的规划做得很宏伟,但也有问题,经济社会边界过大,有过多的功能重叠,在空间上也存在一定的摊大饼倾向。比如,完全可以把航空港实验区部分产业功能、部分加工贸易功能、部分社会功能、部分人流物流功能以及部分生态建设功能分散到省内其他地方去。能不能综合考虑统筹布局,加大洛阳机场临空服务基础建设,甚至可以考虑围绕洛阳机场建立郑州保税区的洛阳分仓区,刺激洛阳制造业振兴。类似选择也可以适用于鹤壁、济源等富士康设厂的地区。这样,有利于形成区域发展竞合格局,有利于大大降低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博弈成本。总之,发挥好郑州航空港区带动全局的作用,很多事情完全可以通过突出核心功能、合理分工分治、递次接续推进、减少掣肘浪费的明智策略来解决。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