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中原智库》(2014)  李太淼2019-11-25

  河南省提出的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两项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河南的具体化,对河南加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一、要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就经济建设而言,政治建设可以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有力地推进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但就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而言,政治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它关涉到社会制度的文明进步,关涉到人们的政治权利和政治生活。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在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拥有高度文明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享有更高层次的幸福生活。就政治文明建设而论,民主、自由、公平、正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而其中,民主更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没有真正的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不会有真正的公平、正义。正因此,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才要建立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才要坚持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依然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也是我省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让中原更出彩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四个河南”建设的相互关系

  “四个河南”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以及与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丰富复杂的互动关系。建设“四个河南”,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保障作用。其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四个河南”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规划、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好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发展措施、改革方案,这就需要广泛汲取民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发扬民主,而民主政治制度正好为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空间。其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最高权力,保障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依法参政议政,从而对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可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而各级党委、政府依法、规范行使权力,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加快“四个河南”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其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法治河南建设。民主政治制度是与法治紧密相连的,民主要求法治,法治是民主的保障。随着法治建设的加强,河南广大人民群众、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素质、依法办事能力会大大增强,这不仅十分有利于平安河南的建设,也十分有利于富强河南、文明河南、美丽河南建设。

  三、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要深化改革。其一,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及时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比如,要及时推进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领导干部集体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推荐干部规范化、程序化等等。其二,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要及时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提案、质询、监督、罢免等方面的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功能作用。其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创新协商民主的体制机制,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阶层的政治参与开辟广阔的制度空间。其四,要发展基层民主。要在农村广泛推广“4加2”工作法,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大力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其五,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要依照国家法律健全、完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要改进和创新司法体制机制,确保司法公平正义。要大力推行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总而言之,既要为“四个河南”建设创造良好政治环境、提供良好政治保障,也要不断推进河南的政治文明进步,让河南人民拥有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者系省社科院中州学刊社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