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原智库》(2014)  张玉亭2019-11-25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既是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的重大创新,也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郭庚茂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和美丽河南,“四个河南”说出了全省人民的心里话,凝聚了全省党员干部的共同心愿。建设美丽河南的主体是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防控。农村和农业是美丽河南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中央托付给全省人民的义务和责任。农村不美,河南不美;土壤不净,河南不净。农村和农业环境最终决定着美丽河南的建设进程。

  一、河南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农业及农村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抓好农村建设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容回避的关键环节。美丽乡村建设, 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最终将目前还比较落后的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大多不经处理,也没有收集系统,土壤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一般去处。农村生活垃圾呈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

  河南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00个村每月平均产生活性垃圾55.34吨, 每月平均产生产性垃圾75.84 吨。其中, 生产性垃圾占57.81%,生活性垃圾占42.19 %。而生产性垃圾主要来源于秸秆杂草和养殖垃圾,分别占52.%和40.73%,其次为工业垃圾占6.5%,其它垃圾占0.77%。

  生活性垃圾堆放及处理方式:收集堆放36.78吨,占66.44%,随意堆放18.57 吨,占33.56%。月处理垃圾36.95吨,生活性垃圾处理率为66.78%,以填埋为主,占44.96%; 直接再利用占27. 25%; 高温堆肥占24. 68%; 焚烧占3. 11%。生产性垃圾堆放及处理方式: 随意堆放29. 31吨, 占38.65%; 收集堆放46. 53 吨, 占61.35%。生产性垃圾处理46.53吨,生产垃圾处理率为61.35 %, 垃圾处理以直接再利用为主,占73.07%; 其次为高温堆肥,占13.33 % ;焚烧占6.87% ; 填埋占6.74%。

  300个村月均产各种污水1836.31吨,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性污水和生产性污水,其中以生活性污水为主,占82.41%,生产性污水只占17.59%。在生产性污水中,以养殖业污水为主,占72.10%,工业性污水只占24.55%,其它污水仅占3.35%。污水排放方式。生活性污水的排放方式为随意排放为主,占52.28%,其次为明沟排放, 占22.97%,以暗沟排放和管道排放仅分别占17.08%和7.67%;生产性污水排放则主要以随意排放为主,占43.17%,其它依次为暗沟排放占25.18%、明沟排放占24.37%、管道排放占7. 28%。排放地点及处理现状。生活性污水处理率仅为0.04%, 排到坑塘 54.52%、其它场所23.35%、河流17.71%和农田 4.38% ; 生产性污水处理率仅为5.32%,排放到坑塘 49.22%、河流19.15%、其它场所 16.91%和农田9.40% 。

  农业生产垃圾主要是种植和养殖业废弃物。河南省主要作物秸杆可收集总产量为7787万吨,各类作物的分布为:小麦占47%,玉米占35%,花生和水稻各占5%,棉花占3%,大豆和薯类各占2%,油菜籽占1%,

  (二)农村饮水卫生:对河南30个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0个县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为807万人,占调查人口的35.42%;饮用分散式供水的人口1471万人,占调查人口的64.58%。在饮用集中式供水人口中,饮用水为完全处理的773万人, 仅占9.59%; 饮用水为部分处理的79万人,占9.85% ; 饮用水未处理的650万人, 占80.56%。农村饮用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覆盖人口占调查人口的92.10%,为地面水的占7.90%。

  (三)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包括农村人居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居自然环境是指农村居住环境的生活、种植、养殖、垃圾及污水的处理及生态保护状况,上述数据说明我省人居自然环境状况不良。农村人工环境包括饮水工程、基础设施、农村卫生等。在饮水工程方面,有高达71%的村庄没有集中给水系统,主要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 多采用压井或水泵, 水质很难保证; 除了城郊农村,95%以上的村庄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或沟渠, 污水和雨水一般是任其自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多数村庄在建设时没有科学规划,乱搭乱建、布局零乱、道路狭窄、沿路建设等等。空心村庄杂草丛生、垃圾乱堆、蚊蝇乱飞。在调查的300个村中, 有专门规划的147个, 占49%;没有做专门规划的153个, 占51%。

  二、农业生产造成面源污染

  (一)畜禽粪便污染:随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生产废弃物侵占农村空间,污染农业环境。尤其是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集约化养殖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禽畜和水产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1990年河南省大牲畜、猪、羊饲养量分别为1284.2万头、2932.7万头、2113.5万只,到2005年分别达到了2211.44万头、10007万头、8213万只,16年间分别增长了72.2%、241.2%、288.6%,每年分别按平均4.5%、15%、18%的增幅增长。近年来,河南省肉品加工企业不断崛起,双汇、众品、大用、永达等肉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将会极大地拉动河南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2007年河南生猪养殖已达12470万头,较2005年增长24.6%,增长的势头仍非常强劲。按每头牛年排粪量7300.0 公斤、排尿量3650.0 公斤,猪排粪量398.0 公斤、排尿量656.7 公斤,羊排粪量950.0 公斤计算,1990年猪、大牲畜和羊粪便排泄总量为19162.93万吨,2005年达到42572万吨,16年增长122%,平均每年增长7.6%,每年净增粪便排泄量1463.07万吨。1990、1995、2000、2005年COD年度排放总量分别为406.07、620.94、740.1、851.29万吨,每5年增加100万吨,2005年比1990年增长109.64%,平均每年增长6.85%;1990、1995、2000、2005年BOD排放总量分别为333.13、514.02、621.78、720.26万吨,2005年比1990年增长116.2%,平均每年增长7.26%;1990、1995、2000、2005年NH3-N排放总量分别为39.97、60.94、71.85、82.57万吨,2005年比1990年增长106.58%,平均每年增长6.66%。

  (二)农业面源污染:1970年,河南省化肥年施用量仅有15.39万吨,1982年突破了100万吨,达到105.5万吨,用了12年时间;1990年突破200万吨,达到213.18万吨,用了8年时间;1995年突破300万吨,达到322.21万吨,用了5年时间;又用5年时间,到2000年年化肥施用量已突破400万吨,达到419.5万吨。2006年化肥施用量达到544万吨。26年间,河南省年度化肥施用总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2006年比1970年增长了35倍。2012年化肥施用量达到660万吨,如果到2020年新增300亿斤粮食,化肥施用量将达到770万吨。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的上升对化肥年施用总量上升有着十分大的的作用,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从1988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05年达到高峰。17年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持续上升,2005年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到47.96公斤/亩,是1988年的3.8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8公斤/亩.年,我国平均施肥量是安全上限的1.93倍,河南省是安全上限的2倍多。欧盟国家的化肥利用率高达70-80%,而我国只有30%-40%。

  河南省自80年代初引进塑料薄膜栽培技术以来,发展迅速,到1990年全省农膜覆盖而积发展到23.3万公顷,1996年达33. 3万公顷以上,覆盖作物由几种发展到多种,技术不断提高,增产作用越来越显著。2003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98610吨,增长4.8%,其中地膜使用量为45874吨,增长8.3%。但是随着农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不重视废旧农膜的回收,致使积聚在土壤中的农膜残片越来越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膜残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透气性、透水性等都有显著影响。农膜是聚乙烯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需加40%—60%的增塑剂,其化学性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毒性很大。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人口增长的制约。我国13亿人,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据黄季焜研究:人口密度比平均水平( 10 人/ 公顷) 增加1 人/ 公顷时,无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减少0.5%, 而轻度恶化和中度恶化的可能性均增加0.2%。

  (二)对粮食的刚性需求的制约。目前,我省粮食产量1000多亿斤,到2020年必须实现1300亿斤的生产目标,就要求化肥用量必须从现在的660万吨,提高到770多万吨。

  (三)经济发展的制约。经济发展必须建设工厂,消耗资源。据黄季焜研究,村里有企业的地区无环境恶化的可能性要降低17%, 而轻度恶化和中度恶化的可能性分别增加7%和8%。

  (四)资金的限制。农村经济收入很低,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难度很大。而能提供垃圾收集服务的地区, 无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加30%, 而轻度恶化和中度恶化可能性分别要低14%和13%。

  四、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一)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做好村镇规划、垃圾及污水处理,探寻垃圾处理新办法。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要夯实农村环卫基础。在村镇公路沿线,为居民投放垃圾桶、垃圾集装箱、环卫保洁车辆等设施,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酬管理。并采取“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各镇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落实保洁人员工资和工作运行经费,保障日常工作正常开展。

  (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做好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秸杆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把秸秆以直接还田、食用菌基料(无土栽培基质)、饲料、肥料、燃料等方式进行利用,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安全性评价,加强安全、高效、低毒农化产品的开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测土施肥、随种配肥、个性化设计、专业化服务,推进化肥减量使用。

  (作者系省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