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 着力打造美丽河南

《中原智库》(2014)  李金铠2019-11-25

  “四个河南”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河南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与总体布局,与党的十八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一脉相承。建设美丽河南表面上是对青山绿水和美好家园的强烈诉求,实质上是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理念的确切表达,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问题。生态中原、生态城市是美丽河南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加快推进生态中原建设步伐,是打造美丽河南的核心与关键。

  一、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作为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但是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资源环境压力大,新旧环境问题同时呈现,生态系统趋向退化。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尤其是省辖市的空气质量呈现恶化态势。与上年相比,2013年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上升 36.6%、24.2%、4.4%。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为72.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5个百分点,安阳、郑州最差,在60%以下。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中污染物达标状况,18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超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7个,持平的有1个,上升的有10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4个,持平的有1个,上升的有13个;18个省辖市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同比上升,达到二级年标准限值的只有信阳1个城市,其他17个城市均超二级年标准限值。我省酸雨发生率尽管总体上在较低水平波动,但与上年相比,全省酸雨发生率升高0.07个百分点。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也呈现下降态势。2013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级别为中度污染。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淮河流域为中度污染,黄河流域为轻度污染,长江流域为良好。其中,与上年相比,淮河流域由轻度污染变为中度污染。2013年,全省各监测断面均值11项因子出现超标情况。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45.8%、42.2%和38.6%。与上年相比,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上升4.8、8.5和2.5个百分点。

  (三)与全国相比,环保形势不容乐观。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综合测算,就单位GDP产出而言,能源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等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是以粗放式为特征,美丽河南建设形势严峻。从能源消费情况来看,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排名全国第五,属于能耗大省,但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5倍;从废水排放情况来看,各类废水废气排放总量均位居全国前5位,单位GDP排放水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单位GDP氨氮排放量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从污染治理投资方面,河南单位GDP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排名全国倒数第一。

  二、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机遇

  (一)科学发展观与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5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生态文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两不牺牲”的生态科学发展理念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2010年11月召开的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中原经济区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

  (四)“四个河南”建设成为新时期我省的执政方针。2013年1月,郭庚茂同志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打造美丽中原, 并明确指出要持续打造美丽中原,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全过程。随后,建设和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成为我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指导我省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指导方针。

  (五)省委省政府积极进行顶层设计。2012年11月《河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1-2030)》通过专家论证,出台的一系列科学措施,经过20年努力在全省构建六大生态体系和“四区三带”生态网络。

  三、加快推进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河南或者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实施联席办公工作模式。在构成上,领导小组可由主管副省长乃至省长亲自担任组长,主要厅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和成员,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操作上,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设立常设结构,办公室主任采取轮值制,办公地点设在主要厅局,每年或定期轮值,定期召开会议,部署、检查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工作模式上,实施联席办公模式,联席会议由轮值办公室主任单位负责举办主持、协调联络、搜集议题和督查督办。在职责上,界定和赋予领导小组和联系办公会议对美丽河南和生态省建设以最高的磋商权、决策权、决定权。

  (二)从可操作性入手,进一步做细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分解。当前,美丽河南建设与生态省建设大都处于宣传造势阶段,“雷声过大,雨点过小”。而且,不管是《河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1-2030)》,还是《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大纲(2013-2020年)》等规划和纲要,都彰显了方向性、指导性、纲领性,尽管篇幅很长,但当中却缺乏具体的措施、方法和实施的计划,这势必导致建设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在很长时期停留在在纸面上、文件上。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规划实施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紧抓责任主体,做好年度任务部署,并加强重点任务跟踪督查。

  (三)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实施重点工程,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稳步实施和推进美丽河南建设。在工作重点的确定上,按照轻重缓急,立竿见影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实施重点工程,召开联席办公会议,制定和启动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节奏上,必须科学论证,稳打稳扎,讲求实效,不求急功近利,可以考虑每2-3年有针对性的同时启动3-5个行动计划,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目标,加强考核。按照美丽河南与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可以优先考虑“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低碳城市行动计划”、“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垃圾回收行动计划”等等。

  (四)牢固树立先知先觉,先行先试意识,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努力争取国家试点,积极探索自身试点。一是应同相关国家部委积极沟通、主动协同,争取到国家层面的试点。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的形势下,国家部位司局都会从本部门出发,谋求改革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政策试点。河南省在碳交易试点等竞争中处于劣势,今后应有觉悟意识、觉醒意识,创造条件,主动出击,在全国一盘棋中争取抢到各种先行先试的机遇。二是主动迎上,前瞻布局,在全省率先尝试各种试点工作。目前,在美丽乡村、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绿色城市、能源总量控制、电力指标控制与分解等各种举措中,河南应当科学研判,大有作为。

  (五)强化法规标准引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加大监督检查。一是围绕产业发展、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污染物减排等方面,以加强源头准入和过程集约为重点,完善各项法规标准建设。二是从宏观和全局出发,研究、建立可操作的生态省、生态城市、美丽城市指标体系,建立长效考评机制,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三是针对重点和关键问题,设计开发计算工具,完善监督评价考核。比如以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排放和氨氮及氮氧化物等新增考核的污染物减排及绿色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高标准要求为重点,完善统计、计量、监察和监督考核等基础工作。

  (六)积极聚集、培育本省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加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高校院所之间联系,开展协同研究和调研,充分引导、挖掘、利用我省现有的人力资源,将我省优秀的人才资源纳入美丽河南和生态省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各项重点工作。同时,美丽河南和生态省建设必然对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形成强大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与政府、企业积极沟通、协调,以强大的社会需求来推动学科建设,进而以前沿的学科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来推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办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