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丽河南建设的理论价值与战略意义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河南提出了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两项建设”。现阶段河南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样一个三期叠加阶段。美丽河南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省人民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盼。美丽河南建设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美丽河南建设对河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意味着生态文明不再仅仅是一种指导观念,还将成为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其对各级政府的实际约束会越来越强。目前,河南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面临着水土资源污染、浪费严重、雾霾天气频现等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已经危及到河南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改善。这个节点,河南省提出美丽河南建设非常及时而且对今后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河南省出台的《建设美丽河南意见》,其中提到将建立目标责任奖惩机制,落实问责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个人认为这是巨大的进步,对于我省接下来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美丽河南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美丽河南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有:GDP考核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和工业化压力巨大、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建设不完善、公众参与不足以及全社会生态文明价值观没有形成等等。
三、国内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借鉴和教训启示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
发达国家则是通过法律、制度建设的完善进行保护,以及市场机制来进行管理调节。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将税收手段引入环境保护,目前,美国的环境税已经有10几种,主要有氯氟烃税、化学原料消费税、汽车消费税、漏油责任基金税收、地下储藏罐泄漏责任税、汽柴油燃料环境污染税、高耗油车税等。而我国包括河南在内的绝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手段主要还是收费罚款。
欧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个生态环境破坏的发展阶段,曾经的欧洲,河流污染、空气污浊也很严重,人们的健康质量也很低。莱茵河一度成为欧洲的下水道。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欧洲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决心很大,成效很显著。欧洲主要是从法律体制、工业政策、节能减排技术、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尤其注重构建有利于生态经济建设的宏观环境。欧洲的生态建设从宏观的环境建构、法律制度和思想意识上形成了完整的系统。丹麦被联合国报告称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度”,贫富差距小、社会福利高众所周知,其低碳、节约的绿色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能源安全问题,还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丹麦的单位GDP能耗之低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丹麦经济累计增长78%,能耗总量增长几乎是0,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降低了13%,丹麦向世界证明提高GDP并不意味要消耗更多能源。
(二)国内发达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引发无锡市近200万居民供水危机。国务院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太湖水污染治理力度。江苏省提出“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当时水利部领导提出“2015年内要“让百姓喝上洁净水”。近年来江苏省政府累积总计投入上百亿元进行太湖治理,带动数倍的社会投资。按照现行排放标准,即使全部达标,照样污水横流的湖水仍难以按计划“变清”,国家投入上百亿元的治理资金并没有给太湖流域的近4000万居民带来记忆中清洁的湖水,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长三角地区迅猛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的排放标准依然过低。
四、美丽河南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设计
(一)美丽河南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党中央加快建立系统完整严格严密生态文明制度、用制度保护环境的精神,紧紧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美丽河南建设的总体思路。
(二)美丽河南建设的总体要求。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要求和“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战略高度上,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经济、整治、文化、社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完善源头预防、末端严惩的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用制度保护环境。
(三)美丽河南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完整系统美丽河南建设的制度、政策和标准体系,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省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