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核心价值观传达:如何安顿青年人躁动的灵魂

《中原智库》(2014)  贾世秋2019-11-2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国14岁—35岁以下的青少年有4亿以上,这个庞大的队伍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吸引青少年作为一个重要方向。

  青少年信仰迷茫:疏离核心价值观

  第一,多元价值碰撞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物欲浮躁,思潮喧腾,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社会价值判断屡屡出现混乱,青年人无所适从,随波逐流,或追名逐利、道德沦陷,或内心冷漠、自私狭隘等等。

  第二,个人价值虚妄的时代。新旧交替,泥沙俱下,中国青年人的信仰在慢慢地被社会的现实撕裂。惟我独尊,目空一切,反责任、反英雄、反文化、反主流、反崇高成了当下年轻人的时髦。

  核心价值观传达:如何安顿青年人躁动的灵魂

  第一,顶层设计。河南要把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达给青年人当做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仅只是精神倡导,应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操作标准化等,从战略管理的层面,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为未来河南社会的文明发展谋划崭新的公约式蓝图。

  第二,精准定位。以往在传达主流价值观念时由于传播言辞空泛、程式化窠臼,无法和兴趣多元、充满张力的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对接,使青年人形成刻板成见、消极抵触的不良情绪。总结经验和教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对这一特定对象群体展开调研,关注青年人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分类指导,精准定位。运用信任传达、观点传达、故事传达、创新传达,达成传播的最佳效果。

  首先是信任传达。社会心理学认为信任态度通常包含两个维度:信心信任和感情信任,对于青年人要特别加强情感投入。

  其次是观点传达。传播学者伯纳德·科恩说:“对不同的人们,世界看上去是不一样的,这依赖于他们所阅读报纸的读者、编辑和出版商为他们所画的地图。” 因此,主流媒体有责任为青年在变革时代的价值观迷茫指点迷津,用厚重的影响力引导青年崇仰追随,培养青年读者的政治认同感和心理认同感。《河南日报》在明确从“新闻纸”变成“观点纸”、“思想纸”时,在“为你选择、为你整合、为你评说、为你服务”四个层面上,解读时代、引领思考的尝试非常值得肯定。

  再次是故事传达。用鲜活的语言讲述感人的故事,从而取代直白僵硬的灌输一定更深入人心,可谓硬道理软着陆。

  最后是创新传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3年底已经达到6.18亿人,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激增至4.64亿,网民中以青年人最多。研究新媒体,更重要的是研究并借助新媒体的语境、思维和表达,是深入青年人内心的必然路径。

  第三,仪式传播。形式和仪式不同,青年人对形式主义的痛恨,往往湮没心灵对庄严仪式的正常敬畏与渴求。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通常必须通过仪式,才能在不断强化中得到广泛认同。比如设立阅读节、志愿者宣誓等仪式。

  第四,重视家庭。家庭教育是由民众自我完成的教育方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社会肌体才会正常。治国平天下,必须从家庭做起,家风家训往往能解决学校教育以外的大问题。

  总之,依靠政府、社会、家庭的系统工程,引领青年人洞穿社会现象的迷雾,志存高远,“热血写春秋,丹心献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找准自己的历史定位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打造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