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河南,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省经济社会上台阶的“四个河南”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亲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本质特点,也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文明河南与根亲文化关系密切,认真研究两者的关系,探寻河南文化的发展之路,对于“四个河南”建设至关重要。
一、文明河南不仅包括“文明的河南”,还应包括“河南的文明”
在“四个河南”战略中,文明河南与富强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不仅仅是一种并列关系,不仅仅表示河南发展的四个方面的目标,而且还具有特指意义。文明河南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升河南一亿人口的素质,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目标。河南人素质的提升,对于“四个河南”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从“四个河南”战略角度而言,文明河南是以人的素质建设为目标,是“四个河南”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
文明河南,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文明的河南”。河南人文明与否涉及两个层面,一方面河南人的文化素质要提升,这里包含了河南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河南人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普通河南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这些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政府要加大投入,采取措施,使河南人受教育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使河南人的文化技能水平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是河南人道德水平的提升,公职人员是表率,青年是根本,社会氛围是关键。因此,道德建设、法治建设、诚信建设、服务型机关建设,四个建设要一齐抓。尤其要与中央关于诚信体系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诚信建设制度化、全面化、根基化,从而使人的素质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另一个是“河南的文明”。河南是文化大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累积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数十个战略中,只有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有“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干,是中华文化中的正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东方文明的本质内核,其文明成果、文明理念、文明体系,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承继意义,对于世界文化成果的丰富与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成果便是华夏历史文明,它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代表性。正是由于河南所处的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河南所要承载特别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任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河南承载了国家的文化使命,河南战略也由此从地方层面上升为国家层面,这就是“河南的文明”赋含国家使命的关键所在。
二、根亲文化是文明河南建设中“河南的文明”与全球华人互动的纽带
文明河南中的“河南的文明”,离不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
根亲文化是依托“河南的文明”中的寻根文化而创立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理念。从河南的寻根文化实践与理论研究看,河南寻根经历了寻根文化─根文化─根亲文化三个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阿利克斯·哈里的小说《根》的出版,在美国形成了寻根的浪潮,到80年代初这股浪潮也推动了华人寻根并涉及中原。1981年春,厦门大学黄典诚教授到河南寻找闽南人的根,并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寻根母语到中原》的文章,拉开了河南寻根的序幕。其后海外华人由零散寻根,到大规模组团寻根;由海外华人到中原寻根,扩展到海内外华人的寻根,并在河南召开世界性的宗亲联谊大会;由单纯的寻根拜祖到在中原投资兴业,不仅扩大了河南的改革开放,也使得我们对中原文化的本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2004年,我们正式提出了“根文化”概念,并提出了“中原历史文化的本质是根文化”的观点,对中原文化中的根文化家底进行了全面盘点。依照中科院1987年姓氏人口排序,我们提出300大姓中有171个姓氏起源于河南,100大姓中有77个姓起源于河南的观点。依照中科院2006年姓氏排序的成果,我们提出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观点。根文化,是河南学者对中原文化本质特点认识的原创性成果,反映了中原历史文化的本质特征。这一理念,不但在学界流行,也正式写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中。在此基础上,2008年信阳在多年的实践中提出了“根亲文化”的概念,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的行动理念,并举办了“中原根亲文化节”。根亲文化是河南寻根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结果,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得到了各级党政部门的认可,并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得到了采用。
根亲文化是河南寻根实践发展的真实写照,是河南文化自觉性的真实体现。寻根中的根文化,虽然从宏观上讲包括民族之根与文化之根,但从河南寻根的实践中看,主要还是民族之根,既血缘之根。其文化资源包括,以黄帝、伏羲为代表的人文始祖文化,以张、李、刘、黄、林等姓得姓之祖为代表姓的氏祖根文化,以弘农、荥阳、颍川等郡望堂号为代表的姓氏望号文化,以汉魏洛阳故城为代表的客家河洛文化,以固始为代表的闽台移民文化,以及以名人故里墓葬为代表的中原名人文化等。根亲文化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因根而亲”。乡亲,是因同乡而亲近,宗亲是因同宗而亲近,根亲是因同根而产生的亲近,这些无形中拉近了全球华人同根而生的距离。二是“寻根找亲”。我认为,根亲文化实际上反映了海外与中原的文化互动,一方面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另一方面河南依托丰厚的文明主动走访到世界各地找亲,寻根找亲正是河南寻根在当今的真实写照,也是河南人文化自觉的真实体现。
根亲文化是立足于河南寻根理念与实践基础之上,以河南根文化为核心吸引力,历史与当代互动、文化与经济互联所形成的特有的“寻根找亲”的文化与文化现象,是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的河南与全球华人互动的特殊文化现象。
三、以根亲文化为切入点,将“文明河南”做实
文明河南,尤其是“河南的文明”要做实。一是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口头上的,而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二是不仅仅是固化的、保护的、死的,而应该是一种活化的、开放的、互动的。三是不仅仅是消费的、接待式的,而应是市场化的、产业化的、永续的。四是不仅仅是齐头并进的、各自为战的,而应该是品牌的、龙头带动的、全面规划的、影响全球的。文明河南,关键是将“河南的文明”做实,做实的路径就是上述的“四个应该”:
一要加强研究。要重点对“河南的文明”,尤其是根亲文化进行研究,在坚持深化学术研究、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理念研究、战略研究、开发研究。我们对河南历史文化的认识,提出用“缩影”、“朝圣”、“家园”、“福地”四个词来概括。其中“河南为中国的缩影”,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韩交流中,我提出“让韩国人到河南来寻找中国”,正是基于“缩影”的认知基础提出的理念。而“老家河南”,也是基于河南根文化的史实,是“河南是中国人的家园”的精准表述。要加强对河南文化的理念提炼,战略思路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现有学术研究的理论转化。二要做实资源。姓氏寻根依据的是文献,有的有考古发现,但很多有依据,无遗存。近年来我们提出要在加强对文物遗存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姓氏文化园区的建设,这是实化资料,形成景观的关键。三要活化景点。河南的景点,人文居多,主要是文物名胜与考古遗迹,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依托文物,扩展景观,尤其要活化资源,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使死的东西活起来,拉近与当代的距离,尤其要与当代特定人群,形成互动。四要形成产业。要依托河南文化资源,打造专题文化园区,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文化产业。要围绕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文物复仿、功夫教育、古建修复、艺术品交易等,形成具有河南优势的文化产业。要拓展领域,深度开发,在文化礼仪复兴、文化观念衍生、文化内涵等方面开发,形成文化与产业的高度融合,探索河南文化高端开发的路径。要依托河南文化的内容,开发“河南故事”为主题的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河南元素”的动漫、影视、游戏等新兴业态,真正作足河南文化开发这篇大文章。五是要打造平台。推动节会、园区等平台建设。以节会为平台,形成以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代表的根亲文化龙头项目,并以此扩大影响,形成全球华人向往的知名文化品牌与全球华人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平台,在文化强国战略,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背景下,形成国家的文化龙头项目,真正将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落到实处。六是要建设特区。围绕河南文化特色,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开封大宋文化特区、新郑黄帝文化特区、登封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特区、许昌三国文化特区、安阳殷商文化特区的建设。在对全省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品牌鲜明、架构明确、产业合理、业态先进的以华夏历史文明为主线的文化大格局,真正在传承创新上积累经验、创新模式、探索路径、构架全局,使文明河南建设,在“河南的文明”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总之,文明河南是“四个河南”的重要内容,具有基础性、引领性。要依托“河南的文明”,做大做活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使河南的文化强省建设形成特色,使河南后发优势真正得以释放,成为河南发展的新天地,文化强国建设的新亮点,成为中国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新亮点。
(作者系省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