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金融业都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因此,加快富强河南建设,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拉长我省的“金融短板”。
我省金融之“板”显“短”,是客观的,是与全国金融平均水平相比的严峻现实。一方面,我省金融行业贡献度低于全国水平;另一方面,我省经济货币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长期形成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性研究不够,自觉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不够,与金融总部的联系沟通不够,金融诚信环境状况问题,金融人才金融氛围缺乏问题等等。同时,金融问题也反映经济全局的问题,我省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制约金融发展的实际问题。为拉长金融“短板”,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对金融问题的重视程度,把金融机制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之成为有机组成部分
必须改变把金融当作外来东西对待的观念。不管金融机构的总部在什么地方,只要这家金融机构在河南设了分支机构,河南的发展就与这家金融机构密不可分,这家机构也就承担了一定的支持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和任务。省里的宏观调控部门要考虑更好地发展金融产业,并把金融机制有效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定五年计划和制定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要把金融因素考虑在内,并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资金安排大体协调的工作机制。也就是说,在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确定之后,要把所需资金数量进行科学测算,然后把通过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通过银行机构的间接融资及其他渠道资金等各方面能够提供的资金大账测算出来,如有缺口,应及早绸缪,避免被动。
二、建立金融专业委员会制度,加强对国家金融政策的针对性学习研究,确保国家金融政策在河南及时落地生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以支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等。如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并购重组贷款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存款留存政策和贷款增量激励政策,以及支持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有着极强的杠杆作用和极高的含金量,用好一个政策,就会推动一个行业的较快发展。但这些政策的真正落地实施,又涉及好多方面和部门,绝不仅是金融部门的事情,需要放到全省发展大局上看待,进行针对性贯彻落实和研究。比如并购重组贷款政策,是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金融政策。如果在政府主导下,确定了并购重组方案及并购重组企业单子之后,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过程中,遇到资金方面的不足,即可向商业银行申请此项贷款。这既可加快并购重组的进度,又能有效减少企业的倒闭破产,减少下岗人员数量,增加社会稳定,可谓一举多得。再比如,资产证券化政策,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等。省里可以考虑成立金融专业委员会,建立定期磋商金融工作制度。包括定期通报经济金融发展的情况和信息,学习研究新金融政策,学习省外金融发展经验,针对河南在经济金融发展方面的问题和差距,深层次磋商研究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对策,使金融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
三、结合河南情况,搞几个有河南特色的有影响的改革大动作
考虑筹建与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等国家战略相匹配的中部发展银行;考虑从实质上推进符合河南实际、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考虑由民营资本发起的中部民营银行的筹建;考虑在航空港区规划建设中国中部金融发展高地,等等。
四、完善社会融资体系,建立金融增加值考核体系,把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养
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体系中,除了人民币贷款之外,还包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投资性房地产、保险公司赔偿等。我们应建立完善全方位融资体系,增加设立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提高各项融资手段的融资力度,提升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我省还应把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养,制定金融增加值提升计划,既更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有效培养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五、考虑设立金融安全“资金池”,建立金融安全机制,把打造金融安全区作为河南的形象名片,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外部金融资源的吸纳力
考虑企业、银行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共同关切,建立金融安全弹性机制应该是一个可采纳的办法。采取政府出、企业兑、银行拿、社会募的办法,建立一个金融安全资金池,首先制定出各方接受的运行规则,在贷款企业资金运转出现紧张时(不是企业刻意赖账),由资金池出来缓冲一下困境,既解决企业资金困难,也解决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上升问题,以提高社会信用程度,既缓解了企业困境,也解决了银行忧虑。共同打造金融安全区,还能更多地吸引省外金融资源流向河南,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六、加大与全国金融总部的联系沟通力度,提升河南金融影响力
建立与全国金融总部的沟通机制,包括:每年在北京、上海等金融总部积聚地及河南省会郑州,将我省经济金融问题向各金融总部通报沟通,就我省的经济金融发展问题向各家金融总部提出我们的期望和愿景,请各金融总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涉及河南的项目给以大力支持,也希望各金融总部把他们的一些改革试验项目向河南安排布置,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还可以与金融总部沟通,建立干部交流换岗机制,邀请各金融总部派金融专家到我省省、市、县的不同岗位任职,也可选派省内干部及专门人才到金融总部任职或帮助完成专题任务。省内要有专门部门负责具体落实这项工作,以增进了解和增进感情,促进更好合作发展。
七、吸引和发挥河南籍金融专家和金融人才为河南经济金融发展出谋划策
在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尤其是在各家银行总部的高级管理层中,基本都有河南籍老乡,他们都是全国甚至世界上有名的金融“大腕儿”。他们对金融业的发展都有直接的经验和体会,并且他们对河南的发展也都非常关心。我们在如何发挥这些金融“大腕儿”老乡在支持河南金融业发展的作用方面应该有操作层面的举措。
八、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快企业集群发展,使我省企业数量有一个快速增长,提升我省经济质量,扩充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我省企业数量偏少,既是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更是制约我省金融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据对《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2012年底,全国拥有企业8286654个,河南拥有企业283009个,我省企业数绝对量列全国第9位。与GDP排名全国前4位的省相比,广东省企业数量是我省的3.13倍(88.47万个);江苏省企业数量是我省的3.45倍(97.78万个);浙江省企业数量是我省的2.61倍(73.90万个);山东省企业数量是我省的2.55倍(72.23万个)。并且,我省企业数量也比上海(42.79万个)、北京(37.41万个)、辽宁(37.02万个)、湖北(32.23万个)、福建(3 1.92万个)等省市少。
同时,按照人均数量分析,全国每万人拥有企业78.4个,而我省则万人拥有企业30.1个。我省万人拥有企业数量在全国省、市、自治区排名第26位,只比新疆(29.1个)、四川(28.6个)、甘肃(25.9个)、贵州(21.8个)、西藏(11.1个)等5省区略多。我省万人拥有企业数量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8.39%。由于企业数量少,企业的负担就相对较重,对企业自身发展和金融支持(我省较好的企业放到全国同类企业相比就缺乏竞争力)都有较大制约。全国企业平均承担的GDP为445万元,而我省企业平均承担的GDP高达1046万元(全国经济前10名省市企业平均承担GDP668万元)。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省金融之“板”显“短”,是因为作为金融承载体的我省企业之“板”也不太长,这是制约我省金融业发展的物理原因。在新一轮改革进程中,我省应把加快发展企业、形成全民创业风气、促成企业集群产生、缩小我省企业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
此外,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我省可以只做加法,即只做增加企业数量的工作;少做减法或者不主动做减法。个人认为,这是我省调整结构的唯一正确选择。因为,据测算分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的19类法人单位,我省各类法人单位数占全国比重超过5%的,只有5项(分别是卫生社保12.2%、采矿业7.33%、教育6.5%、公共管理5.85%、制造业5.02%),超过4%的1项(餐饮业4.64%),其余13个统计项的法人数量都只占全国的3%左右(包括农林牧副渔、电力燃气水、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批发零售、金融业、房地产、租赁商务、科研技术服务地质勘探、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
为此,有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搞一个“企业群体增量工程”,尽快提升我省的企业数量,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即便是我省企业数量能在若干年内翻一番,我省万人拥有企业数量仍赶不上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