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养好小龙虾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河南日报  李英华 归欣2019-09-19

2019111304.jpg

  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来到了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同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亲切交流。光山县文殊乡朱畈村村民邹增勇父母年迈又有冠心病,干不了重活,再加上两个孩子吃穿上学,生活的压力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2016年,村“两委”把他送到了稻虾共作技术培训班学习。掌握这门技术后,2017年他流转了60亩土地开始搞稻虾共作,村扶贫工作队还为他请来了技术指导员。“当年就挣了5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老邹自豪地说。

  光山县水资源丰富,水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发展稻虾共作条件得天独厚。2018年该县出台文件,对发展稻虾共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进行稻田挖围沟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奖补,贫困户自主发展面积3亩至10亩,每亩奖励400元。当地农业部门统计,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该县已发展稻虾共作面积10.2万余亩,年产小龙虾1.5万吨。目前,集生态养殖、加工贸易、生鲜物流、饮食文化于一体的稻虾共作产业链,在当地已初步形成。

  看到乡亲们都在整理稻田准备养小龙虾,老邹又动起了脑筋。既然这么多人要搞稻虾共作,势必需要大量的虾苗。但是,如果运输超过4小时,虾苗成活率将大幅降低。要是本地就有虾苗,肯定会供不应求。于是,他主动找技术员学习虾苗养殖技术。“养虾苗不同于养成虾,技术要求更高,比如水质要特别当心,要经常换水,保证不受污染。”讲起养虾经,老邹头头是道,“虾苗比成虾好卖,本地就消化光了,最高1斤卖到了50元,而成虾一般只有二三十元。”

  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老邹感到很幸福。他把记者领到家里,指着空调、冰箱、电视说,这些都是这两年添置的,“现在的愿望就是养好小龙虾,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