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列谈之一

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评论员吕志雄2019-10-24

  “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指明了方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开山破石,穿越高原,又以其巨大的活力,铺展于一望无际的中下游大平原。这不只是地理上的一条河,也是人文上的一条河,黄河与中华民族相互作用,孕育了深沉厚重的黄河文化,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刀耕火种从这里开始,黄河水滋养了最初的农业,承载着人们五谷丰登的梦想;人们逐河水而居,黄河水也培育了最初的城市,成就了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古都;河图洛书,演变成为儒道两家的经典《易》,黄河水也浇灌出厚重文化。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这让人们知道“水至清而无鱼”。“和而不同”,这给中华民族以包容万物的胸怀,“协和万邦”的气度。“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奔腾的黄河映照到人们的心灵,就是一条自强不息的河流,也塑造着我们坚韧不拔、奋斗前行的精神。听听黄河上船夫的歌谣:“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哎!九十九道弯上有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九十九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搬。”从黄河水的漩涡里,人们领悟着“太极”的智慧,从潘季驯“束水冲沙”保证黄河安澜的实践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辩证法的魅力……一条大河波浪翻,那翻起的浪花到现在仍瑰丽夺目。

  历史从未远去,黄河文化永远伴随着我们铿锵的脚步。几天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第一天就涌进3.8万人参观。窥一斑知全豹,由此也足见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但这种价值绝对不只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标本,更应该体现在我们当代生产生活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河南要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就要有“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的胸怀、更加开放的胸襟。我们已飞向蓝天,中原水运已通向大海的万里碧涛,四条丝路更以特别的形式与世界互动,未来我们更要把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但人民追求幸福的脚步从不会停息,黄河依旧滔滔滚滚,我们更应该弘扬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黄河文化,争取更大的光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处在爬坡过坎的转型期,我们遇到很多新困难新问题,我们更要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的气概,用智慧向问题矛盾、风险挑战作斗争,克难攻坚,定然是“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金代元好问看到三门峡的险峻,豪情化作歌声:“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我们将骑鲸遨大海,挝鼓过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