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原则。抓好改革落实,对于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有力有序有效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省级先后出台849个改革方案,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批改革亮点纷纷涌现,有些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大家也反映,当前改革落实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主动改的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干部对改革作为“关键一招”的认识不够,还没有真正从“要我改”转变到“我要改”。有的习惯于等一等、看一看,敢为人先的闯劲儿不够。有的怕改革触及矛盾影响稳定,存在畏难回避情绪。二是不会改的问题突出。有的没有很好地找到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破解难题的切入点。有的抓改革落地招数不够实,导致改革的实际效果不明显。三是针对改的聚焦不够。有的处理不好点与面、大与小的关系,习惯于推面上的改革,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问题研究得不透。有的更多在解决表面问题上下功夫,而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想对策。有的聚焦社会关切不够,做了很多工作但群众获得感不够强。四是协同改的合力不足。大部分改革事项涉及的各个部门都能够积极配合,但在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等方面有待加强。有些改革措施出台后,相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导致改革落地难。一些改革事项系统集成不够,碎片化的改革、零碎式的创新比较多,系统谋划、整体推动比较薄弱。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部分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认为抓招商、抓项目才是正事、大事,不愿意通过改革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甚至热衷于造“亮点”、堆“盆景”,不愿意脚踏实地解难题。二是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有的不注重知识结构更新,没有根据改革的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蓄能。三是对改革的研究不深不透。有的遇到问题深入不进去,考虑问题过于简单,不了解改革的来龙去脉,理不清改革中的复杂关系。有的部门改革方案概念性描述、原则性要求过多,解决问题的干货却较少。四是改革推进机制还不健全。有的缺少健全完善的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导致改革推进缓慢,群众获得感不强。
三、下步建议
(一)强化改革担当。把中央重要改革部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谋划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能力素质,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抓住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改革责任清单,细化任务分工,以责任倒逼改革落实。持续完善领导干部领衔推动重大改革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行改革责任述职评议制度和推进改革不力约谈制度。
(二)强化改革谋划。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了解上级改革部署,吃透改革政策,把握推进重点,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贯彻落实意见。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每年分层次、分领域开展“改革大调研”,引导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到改革一线了解情况。坚持开门搞改革,健全改革方案起草、意见征询、专家论证、预审把关等机制,积极拓宽群众参与改革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发挥改革咨询专家和监督员的作用,确保改革方案务实管用。
(三)强化典型引路。探索把省直管县享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具备条件的县市,通过“扩权”来“赋能”,在更大范围内鼓励基层开展差别化探索。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指导、跟踪和服务,建立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更好发挥改革试点探路作用。健全改革经验复制推广机制,实行复制推广清单制度,定期梳理、及时推广省内外先进经验。
(四)强化系统集成。发挥好“四路协同”、农村“三地一金”、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改革牵引作用,落实周报告、月例会等制度,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究,处理好主体性改革和配套性改革的关系,对于涉及多领域的改革,留好配套政策的制度接口,做好前后衔接,确保改革整体推进。建立健全联审会商、信息交流、沟通调度等工作机制,推动跨部门改革协调有序推进。
(五)强化激励约束。树立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用人导向,在干部考评中加大改革工作权重,建立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清单,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创新督办督察形式,完善台账管理、月度通报、红青黑管理等制度,采取暗访暗察等方式,直接深入基层进行抽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把落实改革决策部署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对重大改革落实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开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