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对未来5年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出重要部署。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在黑土地喜获五谷丰登,从林海探寻山珍百味,于广袤河湖见证鱼虾满舱……黑龙江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持续擦亮“九珍十八品”省域公用品牌。平野上稻浪千重,山林中茶果飘香,大海上渔排纵横……福建唱好农业“山海经”,着力打造以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助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食物消费营养化、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要。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科技上的突破,往往能够引领生产力的质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种源为例,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100%,高油高蛋白大豆、耐密宜机收玉米、优良食味水稻等一批新品种相继问世,成功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再看田管。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1.5万亩无人化农场,智能农机集群通过高精度导航系统实现协同作业,无人收割机沿预定轨迹匀速推进,无人驾驶运粮车依循数字指令精准对接,整个作业流程无需人为干预、运转有序。精准化耕作、智慧化养殖、数字化运营正成为现实,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跃升。
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才能让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如何让星罗棋布的农田,汇入现代化大农业的江河?答案在“服务”二字。过去种地,有人开春就发愁:买种子化肥得跑断腿,雇农机手得请好几次,价格年年涨,干活还未必及时。现在好了,合作社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不用出力,坐等分红。河南建成各类为农服务中心932个,全链条服务回应农户需求;广东加快培育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提升农机化生产和应急服务能力……这些因地制宜的探索,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与精准的政策支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让各类服务主体有信心、有动力,让广大农户得实惠、享便利。
沃野藏金,国本所系。锚定目标,改进路径,完善制度,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定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第05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