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并进推动高校廉洁教育

河南日报  曹恒涛 张倍瑜2025-11-14

  清廉是青年价值观的精神底色,也是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品格。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高校将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以理念、课程、文化三重引领为依托,“三融”并进推动高校廉洁教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

  “三融”,即理念融合、课程融入与文化融汇,强调以系统思维整合教育资源、以协同机制贯通育人环节、以创新载体激发活力。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清廉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廉洁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让廉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清风正气浸润校园,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坚实而深厚的精神底色。

  融理念共识:厚植清廉育人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理念融合是高校廉洁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三融”并进的思想先导。只有将廉洁理念有机融入青年学生价值观塑造全过程,才能为大学生成长指明方向、定稳航向。

  在理论教学中强化清廉导向。高校要将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深入讲授党的自我革命理论,阐释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制度优势,引导青年学生在理性认知中形成价值共鸣。要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与廉洁教育同频共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理想信念与清正品格的内在统一,让学生在理论淬炼中感悟廉洁之重、信念之坚。

  在校园治理中体现清廉原则。高校管理制度应成为廉洁教育的“隐性课堂”。通过完善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等机制,强化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学生在规则运行中体悟廉洁之义;通过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以身作则、以德育人的“清廉链条”,不断涵养校园清风正气。

  在社会实践中深化清廉体验。组织大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馆等场所,开展清廉主题社会调研与志愿服务,推动廉洁教育从书本知识向现实场景延伸、从理论认知向实际行动转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国家治理的清正脉动,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政治定力与道德定力。

  融课程体系:构建清正明理的育人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课程融入是廉洁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也是实现“三融”并进的关键环节。高校应以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过系统化设计、协同化教学与评价性创新,构建“课程思政+廉洁教育”的复合育人体系。

  系统规划课程内容。要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类课程中全面融入清廉教育元素。思政课程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专业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廉洁教育资源,如在管理、会计、法学、工程等学科中嵌入职业伦理与廉政规范内容,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同步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实践类课程要强化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现实开展廉洁议题调研与案例剖析,推动廉洁教育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协同创新教学方式。依托数字化平台与融媒体资源,开发廉洁教育微课、短视频等新型教学资源,增强廉洁教育的可视性、感染力和启发性,实现教育内容可视、可感、可悟。探索构建“课堂+网络+社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互补、课内课外联动的育人格局。通过组织主题辩论、情景模拟、案例竞赛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清廉理念的认同与内化。

  完善课程考评机制。构建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廉洁主题学习、实践与创新项目中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形成知识习得与品格塑造并重的评价导向。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将清廉理念转化为学习动力和行为自觉,使清廉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和行动准则。

  融文化氛围:涵养清风正气的校园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文化融汇是高校廉洁教育的精神依托,是实现“三融”并进的价值归宿。高校应以文化涵育为目标,通过环境浸润、典型引路和载体创新,营造清正向上的校园氛围。

  建强清廉文化阵地。结合学校历史传统与办学特色,建设清廉文化长廊、主题展馆、数字展厅等,深入挖掘校史中蕴含的廉洁典范与精神资源,形成可感可知、可学可循的身边榜样。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清廉青春说”“青年廉洁微课堂”等栏目,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廉洁理念,实现思想引领的可亲可近、入脑入心。

  丰富清廉文化实践。举办清廉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短视频创作等活动,鼓励学生以多元创意诠释廉洁内涵。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清廉家书”“青春廉语”等特色实践,推动廉洁教育融入日常,实现润物无声的品格塑造。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选树先进典型、身边榜样,让“清廉楷模”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参照。通过讲述优秀师生、校友的廉洁事迹,以身边人、身边事传递清正力量,引导青年在见贤思齐中增强认同,形成学廉、崇廉、践廉的校园氛围。

  文化的融汇,不仅是氛围的营造,更是价值的引领。通过持续建设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自省自律的品格,使清风正气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来源:《河南日报》(2025年11月14日第12版)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