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2项主要任务之一,推动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之一。刚刚闭幕的河南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让我们对全省绿色发展充满期待!
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是大势所趋
2012年以来,每每遇到冬季雾霾天气增多,广大老百姓最为期待的就是蓝天白云,这已经成为大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标志。一大早,打开窗户,只要有蓝天白云,人人都心情愉悦,开启紧张而又具有幸福感的一天生活。而一旦雾霾污染,特别是出现严重雾霾污染,则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近几年全省各地想方设法治理环境污染,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共同的行动,也确实显示出明显的防治效果。但是,现在全省环境污染整治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绿色发展的水准,进一步治理环境污染仍然任务艰巨。因此,省委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上实现更大进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快构筑沿黄生态廊道,大力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美丽河南。这是全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之一,也是国内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我省全面绿色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省绿色发展要聚焦三大任务
一是集中力量破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黄河从晋陕交界处入河南到郑州桃花峪属于中游,目前水土流失与城镇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问题。所以,要组织实施黄河中游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通过大型生态绿化与工程措施,减少丘陵山区的水土流失,抑制伊洛河、沁河等部分支流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在郑州桃花峪以下属于黄河下游,目前防洪短板仍然突出,首要任务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紧谋划建设郑州桃花峪大型水库,以拦截每年汛期小浪底水库到桃花峪之间的几条支流的洪水,减少对下游防洪的威胁。同时,要加快沿黄河下游大堤的造林绿化步伐,打造高质量的黄河绿色生态廊道,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黄河下游大堤之内区域,采取三滩分治的方法,把大堤内部高滩上的居民点进一步加高,使中滩更稳,疏导低滩与河道,逐步打通郑州至东营入海口的500吨航道,确实让母亲河造福于沿线经济发展。二是加快从技术上破解城镇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城镇内部环境污染负荷比较重的企业,要通过多方面联合攻关,在污染治理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彻底治理“三废”污染问题,创建越来越多的“绿色工厂”,全面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对于全省燃煤热电厂二氧化碳污染问题,要按照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点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一步提升绿色发电能力,扩大绿色可再生能源占比。对于中小城镇,需要抓紧完善“三废”处理设施,尽快做到有污必治,促进小城镇恢复比较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调动更多资源加快美丽河南建设。在城市,以引水入市为突破口,让我们的大中城市能够因水而秀,彻底改变北方城市内部缺乏公共水系的现状,确实做到以水润城。建议郑州市带头,在郑州以西适当位置,在国家规定的用水指标之内引黄河水入郑州市,贯通市内金水河等主要河流,让绿水从我们天天生活的身边流动,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农村,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关键抓手,重点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统筹更多社会资源,特别是按照国家已经明确的政策,把城镇建设用地拍卖获得的资金更多地投入乡村振兴,以充足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村广阔天地在美丽河南建设中大有作为。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发展新风尚
一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以更多投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有力措施,加快改善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在经济、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工业生产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大幅度改变工业污染状况,减轻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对于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必须进行高质量的污染治理,真正做到高标准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领域,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向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说“不”,让全新的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新风尚。特别是在节约粮食、减少餐饮浪费方面要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举措,对节约者予以奖励,对不履行节约责任者,予以必要的处罚,传递明确的价值导向。大中城市要尽快落实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少产生或不产生厨卫垃圾,倒逼餐饮行业减少食物浪费行为,最大限度为环境减负。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更多绿色元素,让绿色发展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系河南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