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制定的粮食安全“河南方案”,也是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落实这一重要部署,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省粮情出现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新任务,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安全导向和竞争力导向并重的要求,在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三链同构”,助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粮食供需始终是一种紧平衡,稳产能保数量仍是长期任务
河南是一个发展中的粮食大省。长期以来,我省立足自身省情粮情,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政策,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在2008年1073亿斤的基础上,相继迈上1100亿斤、1200亿斤和1300亿斤的台阶,并连续4年超过1300亿斤。同时河南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200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量在700亿斤的基础上连上新台阶,目前保持在800亿—900亿斤的高位。从本省来看,在现有1300亿斤产能的水平上,保障本省年900亿斤的粮食消费显然有余。但是,我省最大的省情粮情是承担着既要保辖区内粮食安全,又要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任务。作为粮食主产省,我省不仅要解决本省一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要向省外调出400多亿斤原粮和200亿斤制成品粮食。如果我们把每年调往省外的400亿斤原粮当作为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完成的任务,就会发现我省粮食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省目前1300亿斤的粮食产能是在2008年世界性粮食危机的背景下谋划制定并最终实现的,其最初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都是在数量型增长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也可以说是在资源、环境、技术、经营方式和政策支撑的弦都绷得很紧的情况下谋划并实现的。未来一个时期,保持1300亿斤的产能,我省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种粮比较收益低、新型经营主体非农化非粮化动机强化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因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继续巩固稳定粮食产能和粮食产量,仍是我省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期任务。
我省粮食消费结构深刻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近些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我省粮食消费总量逐渐趋稳,但消费结构深刻变化。一是口粮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口粮消费中稻谷占比明显提高。从稻谷产消关系来看,我省在本辖区内能够保持基本平衡。但是,由于产需结构不匹配,随着稻谷消费量明显上升,我省出现了稻谷产量、省外调入量和社会库存量“三量同增”的现象,形成省外调入的粳稻入市、本省自产的中晚籼稻入库的局面,如何现实地回应“吃得好”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二是饲料粮消费明显增长。从变化趋势看,随着消费升级加快,我省口粮消费逐渐趋稳,但是饲料用粮在肉蛋奶消费增加因素的作用下持续增长。目前我省人均饲料粮消费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可以预料,随着城乡居民人均肉蛋奶消费增加,我省饲料粮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今年“小麦饲用”的现实打通了口粮和饲料用粮之间的传导渠道。所以,无论是从保口粮还是从保肉蛋奶供给的角度看,饲料用粮安全都将成为粮食安全的新课题。三是粮食后加工环节有明显弱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业用粮减少。作为一个粮食加工大省,自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省工业用粮终结了长期连年增长的势头,在波动中下行,如果再考虑到当前我省粮食加工产能利用率低、行业利润率低的现实,这就立体刻画出了我省粮食产业的转型之痛,也反映了我省粮食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变化。很显然,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必须高度关注需求端出现的这些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坚持“三链同构”,以粮食产业链整合带动价值链和供应链提升
因应新时期粮食需求端的趋势性变化,必须立足粮食产品的固有特性和粮食市场的新变化,按照“三链同构”的思路,不断扩大粮食的增值环节和增值空间,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新形势新格局背景下,不仅要继续通过发展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向后加工环节延伸产业链,还要强化前向联系,向产前的投入品环节延伸产业链;不仅要纵向延伸产业链,还要围绕产中环节,横向延伸服务链,把农业社会化服务囊括其中;不仅是延伸产业链和服务链,还要扩展功能链,开拓新的业态和市场空间,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的增值领域。二是不断提升价值链和供应链。要围绕小麦、玉米、稻谷和油料等大宗粮油产品,整合我们在粮食产业已经形成的优势,以产业链整合带动价值链和供应链升级,推动产业链由低附加值的产中环节和初加工环节,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前研发和产后精深加工环节攀升,比如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同时要更加注重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注重物流配送和产品销售,强化粮食供应链。此外,要引导产业链与各类功能区共生发展、落地生根,促进产业链由线性的“单链”向非线性的“网链”转变,实现粮油产品多层次就地增值。三是促进融合化发展。实现“三链同构”,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即以核心企业为引领,或者以产业集聚区、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社和区域品牌等具有市场优势的载体为主导,把分散的市场主体、分散的环节和产品有机联结起来,打造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和市场优势的一体化企业、产业联盟等“产购储加销”综合体,在微观上塑造富有竞争力的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要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要继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界定好政府作用边界的基础上,让渡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让粮食生产者和收储加工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而不是政策信号去组织生产,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二是对现行支农政策进行创新,促进支农政策由增产导向向安全和竞争力并重导向转型,优化商品粮大省、产粮大县等一次性奖励资金使用,同时对财税、金融、保险、用地等政策资源进行有效集成,分担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本和风险。三是在一些企业迫切需要但没有能力做的、明显具有公共性的环节进行介入,比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强化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支撑,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