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倾力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河南日报  2018-07-12

  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创新载体,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强省,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深刻理解和有效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特编发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倾力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调查与建议》,便于读者从我省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和带动效应的角度,了解全省实施创新战略的总体情况和发展态势,更加自觉地投身创新发展实践中,为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提供不竭动力,做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蓝图,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创新问题,不久前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16年5月以来,国务院发文分两批设立了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共120个,我省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鹿邑县位列其中。2017年初,河南省政府发文设立了57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见下表)两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双创政策落地,初步形成了双创基地示范先行、双创典型经验逐步累积、双创乘数效应日益显现的可喜局面。

  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有益探索

  河南三类双创示范基地设立以来,组织实施若干重点工程,推动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支撑平台,落地转化一批科技成果,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形成推广一批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调研发现,三类双创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具体做法和成效上也各有特色。

  激发双创活力,支持新兴业态发展

  各个示范基地针对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主要环节、关键群体,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确保了各项双创支持政策的落地生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高新区、洛阳高新区等双创效果较好的园区,都拥有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灵活高效的管理团队,在项目筛选、商业模式选择、融资渠道服务方面为双创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免除初创企业的后顾之忧,为企业中后期持续发展提供综合保障。郑州高新区相关公司按照市场规律对园区投入的资金、土地、存量资产和特许经营权等进行企业化运营,具体履行投融资、国有资产运营、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职能。高新区开发与运营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按现代企业规范制度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高新区管理层由管委会领导交叉任职,实行“市场主导、政府监督”的管理模式;部分专业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这些措施既规避了市场风险,又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鹤壁市商务中心区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互联网及服务贸易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实施观景大厦电子电器产业加速器等项目,孵化了国立光电等知名文创企业。

  完善载体平台,引领高端要素集聚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坚持“产创融合”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双创强链补链,依托国际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等平台优势,积极对接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导科技创新性企业向区内集聚。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建设了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许昌科技大市场,为全市尤其是基地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提供科技咨询、研发设计、管理咨询、市场推广、企业孵化等一揽子服务。新乡市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依托园区创业服务中心,集聚了中科院青促会科创基地、国家工业设计产业研究院、中关村股份投资协会、清华大学数字城市研究所、浙江大学新型电池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昊华骏化双创基地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10个研究所作为创新平台,以股份公司和顺达公司为孵化载体,积极调动全员创业创新。汉威科技把已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及汉威传感器智能制造产业化平台,打造成为初创企业研发、实验、中试等所需的开放共享平台。普莱柯通过持续加强对研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和人才团队的投入,带动三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团队的相关技术优势,提升平台的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双创服务生态链

  郑州大学采取“集中建设、开放共享、专管共用、有偿使用”的模式,积极探索学校大型仪器装备开放共享管理新模式,已建设、开放共享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医学科学院转化医学等三个平台,为高校开放资源共享平台积累了有益经验。该校还创新双创理论教育,探索出“嵌入企业行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黄河科技学院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成立创新科技平台、校企战略合作、智慧校园等专项工作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黄淮学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优化课程结构,探索“创新创业创意创造”创新实践模式。洛阳理工学院通过持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营造并逐步增强全校创新创业氛围,通过“体验式”“模拟式”教育推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许昌学院通过搭建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支撑、综合服务四大平台,建立课堂教学、实践训练、项目指导、创业服务“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科隆集团在各子公司设有创客工作室、开放式的实验室、自动化中试生产线,形成了涵盖“创业交流+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公共服务+专业服务”的双创服务生态链。

  推动制度再造,拓展双创发展空间

  郑州航空港区利用“智汇郑州”工程,坚持引人才与引项目并重,聚焦顶尖人才(团队)、国家级领军人才,积极落实项目资助、人才落户、购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系列政策,推进“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建设,健全人才引进制度,优化人才培育环境,打造基地引智展示平台;鹿邑县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做强重点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复合型农业”,按照“小企业、大产业,小个体、大群体”思路,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形成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中信重工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围绕转型升级,实施“智能化改造”“传统动能+新动能”双轮驱动,不断加快建设双创支撑平台,加速释放创新潜能,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支撑,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双创工作为抓手,将国企改革与双创实践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形成重型装备、关键基础件、工程成套、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5+1”现代产业体系的大格局。

  优化双创环境,构建双创生态体系

  黄河旋风不断探索建立适应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鼓励科技成果以股权或者出资比例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整合企业内外部资金资源,优化企业内生双创和社会化双创,为双创项目和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支持。昊华骏化鼓励内部员工、社会公众申报项目及工艺改进立项,立项后从研发设施、人才培养、资金扶持等方面支持研发及创新,并设置奖励机制。汉威科技研究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设立季度奖、年终奖、创新奖等奖励资金,对表现突出的创新创业人员给予奖励。普莱柯针对各类不同人才建立了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多种薪酬制度相结合的薪酬体系,并对经营层、核心层有针对性实施了股权激励,设计了管理与技术双通道的员工职业发展模式。科隆集团针对国家重点项目结合企业各产业发展趋势,每季度公开发布招标项目,对积极参与揭榜的企业创客团队、科研小组及社会创客群体给予资金支持。

  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特点

  全省双创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平台载体建设、双创资源积聚、双创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整体体现出“双创资源融合化、双创过程开放化、双创格局协调化、双创模式创新化”的发展特点。

  双创资源融合化

  各类双创基地在双创实践中,均用有效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了双创资源的深度融合。一是产创融合。区域双创基地都能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积极推动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深度融合,如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依托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了“技术转移+自主创新”“骨干引领+协同创新”“龙头带动+内部创业”双创模式,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二是校地融合。高校双创基地均能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校地融合服务地方社会积极发展。如许昌学院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关系,形成了学校重视校地合作,方向明确,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渠道畅通,校地互动频繁、产教融合的校地合作长效机制。三是产科教融合。昊华骏化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协同创新发展,以企业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通过与郑州大学、江南大学等单位合作,为公司引进不同层面的技术人才,形成动态的网络型项目团队,推动公司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普莱柯2017年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高层次团队7个,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11人,新建孵化载体2个,孵化企业和项目数量55个,新建创新和服务平台各1个,已成为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行业创新龙头企业。

  双创过程开放化

  双创基地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放的举措,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推动了双创开放式发展。一是用人机制开放化。面对不同层次人才短缺的共性问题,各基地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在人才引育的基础上,突出探索柔性引进等方式,构建开放式的用人机制,弥补人才短板。郑州航空港区建立灵活机制,引入创客团队和服务平台70多个。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依托“许昌英才计划”,鼓励各类人才以柔性引进、项目参与等形式灵活落地。二是资源整合开放化。企业双创基地针对创新资源不足的现状,在“引才、引智、引技”等方面探索开放式创新模式。如黄河旋风着眼于公司在石墨烯电池、充电桩等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高校资源共享,形成多个技术合作开发项目,聚拢一批社会优质资源成为紧密合作伙伴。三是人才培养开放化。高校双创基地在开放发展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探索建立开放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黄淮学院秉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依托学校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学科集群,与昊华骏化、天方药业等企业展开校企深度合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双创模式创新化

  双创基地结合各自特色积极创新,整体呈现双创模式创新化的特点。一是创新孵化模式。有的区域双创基地针对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足的现状和双创资源相对短缺的局面,积极探索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采用异地孵化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孵化体系,探索“源头孵化、专业孵化、增值孵化”三级孵化模式,推动了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二是创新激励模式。昊华骏化通过承包制、合伙人制、入股等奖惩机制,采取内化而非嵌入的奖惩办法,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创业积极性和创新热情。许昌学院将双创与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有机结合,以教学创新为导向制定教学评价指标,以应用研究为导向制定科研评价指标,以技术服务为导向制定服务评价指标,探索出适应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教师教科创一体化评价机制。三是创新双创载体。中信重工打造重装众创线上资源共享、中信重工重装众创线下实验与验证和中信重工重装众创成果孵化三大众创平台。昊华骏化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改变传统企业内部实体化的研究载体形式,以技术创新骨干为牵头人,组成虚拟化的技术研究所,瞄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鼓励内部员工、社会公众申报项目及工艺改进项目。汉威科技充分发挥作为国内传感器行业龙头的优势,“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已现雏形。

  双创支持机制化

  各双创示范基地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使支持双创的政策制度保障逐步机制化。一是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鹿邑县构建支持双创的“1+5”政策体系,为建设有特色的县域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双创的政策,积极完善区级双创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市、区两级双创示范基地工作联席机制、成立“双创示范基地专家顾问委员会”、开办双创示范基地企业家训练营等举措,提升了双创工作服务质量。二是制度建设。中信重工把示范基地建设与国企改革相结合,紧紧围绕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目标,积极探索与双创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努力将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活力、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融合成独特的自身优势。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昊华骏化形成了“技术创新在基层”的全员创新体系,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能耗、研发方案进行基层创新、全员创新,并建立起与创新活动相一致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团队、个人三级成果分享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所长,充分调动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双创格局协调化

  各类双创基地将双创工作融入发展全局,形成了双创与区域发展、高校发展、企业发展相协调的良好局面。一是双创与城乡区域协调。如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带动、产创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以双创增加发展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创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带乡,借助双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双创与高校发展协调。以黄淮学院、许昌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为代表的高校双创基地,将双创融入高校转型升级的全过程,突出双创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高校职能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双创促进高校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双创与业务发展协调。以昊华骏化、黄河旋风、汉威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双创基地,始终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把双创工作与企业业务发展有机融合,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形成了双创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的格局,促进了双创工作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河南双创示范基地分布情况

  示范基地类型 示范基地名单

  区域示范基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鹿邑县、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市金水科教园区、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顶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市商务中心区、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市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门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丘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驻马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

  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黄淮学院、南阳理工学院。

  企业示范基地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鹤壁农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鲜易控股有限公司、河南永达食业集团、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昊华骏化集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聆海整体家具有限公司、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中色科技有限公司、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双创的决策部署,发挥双创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河南共有14项、20次受到督查激励,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位列第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双创的总体态势和带动效应。

  双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不断加大政策制度供给。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省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省两办、有关厅局出台的双创文件就达近百件,形成了覆盖双创各领域各环节的政策支持体系。如豫政〔2018〕8号文件提出了支持双创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豫政办明电〔2018〕11号提出复制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13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动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能办。持续优化网上服务流程,完成清单事项100%实现“一次办妥”,推进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业务办理系统与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融合、信息同步,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标准一致、无缝衔接、合一通办、全程监察”。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办结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持续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允许创办企业注册登记实行“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2017年。河南新登记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总量增速、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5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530.6万户,同比增长17.9%,居全国第五位,稳居中部第一位。

  双创载体平台不断完善

  一是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进开放式创新、集聚海内外人才资源、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五个方面推出30条政策,推动自创区核心区184项事项与省直部门直通,简化自创区核心区在规划、项目、财政资金等方面的申报审批手续,努力将郑洛新自创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二是建设一批新型孵化载体。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截至目前,我省共建设省级以上孵化载体326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2家,实现全省18个省辖市全覆盖。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在孵企业和团队2.3万家,吸纳就业人数23.7万人。三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三路并举”。郑州多式联运技术网络基本形成,货物集疏辐射国内2000公里、22个省区,境外业务合作伙伴分布于24个国家121个城市。郑欧班列已实现一万公里,实现超远距离冷链配送。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加快链接全球资源,今年5月出口单量突破133万单,同比增长了约44倍。建设“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平台上线企业一万余家,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00余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平台建设,建成省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省高校科技服务云平台。

  创新创业主体得到加强

  一是壮大创新龙头企业。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对掌握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突出的优质企业重点支持,目前已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00家。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已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新模式新业态企业成长,推进UU跑腿、狸家近等共享经济平台快速发展,壮大世界工厂网、中钢网、鲜易网等平台规模,初步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二是加快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4%。开展“高企培训中原行”活动,参加企业2956家。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0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56家。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3312家企业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编号。三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5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3000家。加大创新平台支持力度,对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运行评价优秀的省级创新平台给予财政资金后补助支持。实施普惠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政策,共有1033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补助经费5.97亿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19亿元。

  双创发展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动省属科研院所制定出台本单位差旅费、劳务费、会议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积极承接市场化课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选择郑州大学、省科学院等作为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政策落实示范试点单位,制定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支持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建设28个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目前各高校创业基地或孵化场地超过440个。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扩展到所有本科高校,5310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三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省财政出资10亿元资本金,建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创新金融担保模式,全省累计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担保贷款209.28亿元。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贴身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务。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达89.93万人,创办企业45.83万个,带动就业454.47万人。

  财政金融扶持得到强化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1.5亿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专项资金和1.1亿元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模式。推动建行推出一款全流程自助贷款产品“小微快贷”,全省已有10多个省辖市制定了小微企业贷款补偿机制。与6家银行签署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发展“科技贷”业务,6家银行向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720亿元的授信支持。开展“银税互动”活动,累计发放银税合作小微企业贷款79.1亿元。三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开展专利质押融资,省知识产权局与中行河南分行等商业银行签订总授信额度为13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双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3家,新增融资14.59亿元,总数达到375家,挂牌家数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六省第2位。推动双创企业利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加快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1352家,新增挂牌企业317家。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

  一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郑洛新三市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郑州机械研究所齿轮强度与可靠性试验检测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获得国家工业强基工程20121万元资金支持。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23个智能工厂、31个智能车间,推出中信重工双创、宇通客车智能制造、森源重工服务型制造、大信橱柜个性化定制、众品食业平台化转型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河南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培育发展10个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和8个新兴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网络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今年上半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保持20%增速;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保持25%增速。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扎实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创新,加快形成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每年滚动支持200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培育50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倾力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的思考与建议

  新形势下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就是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为统领,以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从政策体系、环境氛围、人才支撑、平台载体等层面,推动双创资源要素集聚共享,实现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协同融合,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工作安排。一方面,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引导和造势,双创已蔚然成风,渐成气候,但双创面临的困惑也不少,如双创企业大多是从中小企业起步的,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推动融通创新,即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推动双创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国内外形势发展迫切要求打造双创升级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双创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防风险压力加大,亟须升级双创为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从我省情况看,虽然双创成绩斐然,但问题和短板不容忽视。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数量尚少,对双创的支撑作用不够;中小微企业双创困难较多,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双创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内容和水平有待提高;总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和要素相对匮乏。打造双创升级版,提高我省双创总体水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倾力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需要从以下方面发力。

  强化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思想基础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目标的高度,认识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质是提供“第一动力”,进而坚定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决心和定力。还要认识打造双创升级版的科学内涵和一般特征。打造双创升级版意味着双创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政府服务创新创业主体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意味着双创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的市场化机制基本建立;意味着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初步形成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等领域内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构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政策体系

  打造双创升级版,在政策体系层面更强调政策间的相互协调耦合。把双创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政府抓双创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双创扶持资金的投入作为重点进行考核。要建立双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掣肘现象发生,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双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扶持政策体系,释放双创政策红利。破解政策“天花板”,构建管用好用的双创扶持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办公场所、公共服务、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创业培训等难题。创新创业面临着失败风险,要完善针对创新创业失败者的保障、帮扶和激励机制,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鼓励二次创新创业等,尽最大可能打消准创新创业者的心理顾虑。

  推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要素融合

  以开放式创新为导向,积极融入国内外创新高地。以实现与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对接合作为主线,采用刚性、柔性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省外技术成果在省内落地转化,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为载体,推动创新与产业要素融合。骨干企业应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集政策、机构、队伍、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调整科技投入方向结构为重点,切实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鼓励企业加强对技术开发的投入,争取创新基金和风险资金等途径得到国家和社会资金的支持,进一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科技投入机制,促进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融合。

  完善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平台载体

  加快发展新型孵化模式。建立“孵化+创投”等新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培训辅导型、投资促进型、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媒体延伸型等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开放式、全要素、便利化、低成本的创业孵化平台。强化内涵建设促进孵化平台提质增效。对不同种类的孵化载体建立动态评估机制,采用评奖结合、评建结合等方式,强化各类孵化载体内涵建设,推动平台提质增效。打造全过程创业孵化链条。按照企业生命周期演化进程,形成涵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链条,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支撑。打造创业孵化金融平台。建立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类别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的力量,实现资本与项目、资本与产业的无缝衔接。

  加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人才支撑

  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队伍高端化、人才配置市场化。出台更具吸引力的“高精尖缺”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创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出台创新人才双向流动管理办法,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实现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大对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学人员的激励力度。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畅通现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依托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跨国公司建设一批企业培训基地,加大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力度。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传递企业家精神,介绍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管理者驾驭市场和管理企业的能力。

  优化打造双创升级版的生态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宣讲,实现大众创新创业政策教育与普及对各类创新创业人员全覆盖。树立双创典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营造创业光荣、创新伟大的氛围,为创业者加油助威,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优化融资环境。设立政府双创支持资金,根据项目质量、后续投资及贡献绩效,按其实际发生的贷款利息额给予贴息补助;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省“互联网+”产业基金、省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完善创新创业者关爱机制。通过设立创业失败者社会救助基金、医疗救助办法、子女就学和家属低保救济等。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