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能够持续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到1978年的3679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正在加快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在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家面貌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国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还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了28228元和19853元,分别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和19.2倍。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达到联合国划定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居民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我国还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7.7亿减少到2018年末的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成为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为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比如在经济领域,我们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出现经济大幅波动和伴随而来的高失业率、恶性通货膨胀,着力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实现社会长期稳定。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于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无数仁人志士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救国方案,但都未能给中国独立解放和民族复兴带来出路。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中汲取营养、挖掘时代价值,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使其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得人民拥护。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国情,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完善政策主张,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实践的伟大创造,必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3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这一制度的优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既有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的制度程序,又有人民内部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成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优势。又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具有更强的应对风险挑战和化危为机的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维护好自身的核心利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能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即13个“坚持和完善”。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者:王一鸣,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