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战“疫”一线最美身影 | 这一次,他们仍未缺席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0-02-05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振杰

  在郑州海关,有这样一个人,他经历过SARS、埃博拉、中东综合呼吸症等各种重大疫情的防疫任务。这一次,他仍然没有缺席。

03.png

  这个人,就是郑州机场海关值机科科长余金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从1月21日起,余金宝已经在郑州机场疫情防控工作前线坚守了13个昼夜。

  余金宝做了件挺了不起的事情。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升级,卫生部连续下发3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海关总署卫生司也随之调整了技术方案,业务操作流程有很大变化。余金宝结合自己的经验特长,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将12000字的技术方案要义浓缩成不到4页纸的操作指引,分别明确出入境现场14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让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行。

  余金宝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

  白天和旅检关员们冲在防疫第一线,现场开展传染病筛查、标本采集、病原体检测等工作;晚上回到办公室,忙着协调联防联控工作,梳理业务流程,整理信息数据,为现场疫情防控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还要及时将发热旅客转运至当地医院,并将流行病学调查有武汉旅行史、居住史和接触史的旅客及时隔离和医学观察。

  “这其实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电话采访到他本人时,余金宝哑着嗓子说。“再说了,我就是学这个专业的,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战备时期,作为科长、党员,我必须带头,只要需要,我可以一直战斗!”

  我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大过年的,你这么多天不回家,嫂子怎么说呀?”余金宝说,“刚开始老婆女儿天天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后来看我根本回不去,就索性不问了 “。

  正是有余金宝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工作,自1月21日至2月3日,郑州机场海关共监管进出境航班532架次,进出境人员5.96万人次。

  余金宝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海关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站在第一线,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筑牢国门安全防线,让所有旅客都能开心出行、健康回家!”。

  “红橙绿”三色绘就乡村“病毒防御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通讯员 张晓霞

  2月5日,驱车走在内黄县城大街小巷,街道四处静悄悄的,鲜见车辆和行人。但记者发现,在各个大小路口,却有三种颜色的身影在值守。他们分别是红色——戴红袖章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橙色——穿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绿色——穿绿荧光外套的公安民警。三种色彩为内黄人民筑起一道牢固的“病毒防御墙”。

04.png

  “师傅,请停下车,测量体温登记下再走。”当天上午9时许,69岁的老党员韩顺安戴着印有“执勤”字样的红袖章,在高堤乡韩俄村“疫情检测点”值班。老韩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时就经常带头支持和参与村里的工作。由于韩俄村紧邻省道302线,疫情防控压力较大,仅靠村两委的力量远远不够。老韩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这些天,在卡点值班、发放宣传材料、摸排武汉返乡人员信息……老韩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一名老党员,能为大家多做点事儿心里踏实。”

  赵根林是田氏镇东田氏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在村里负责环卫工作。今年68岁的他,每天清晨6点就穿上橙色马夹,戴上口罩,开着自己的电三轮车,拉着消毒液和扫帚,将村庄各处垃圾汇集到垃圾收集点处。赵根林说:“我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清理好垃圾,减少细菌滋生,保证俺村卫生整洁!”

  1月25日大年初一,内黄县亳城镇赵七级村一武汉返乡人员赵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亳城镇派出所所长邵志彦立即带领全所民警、辅警投入到镇、县两级疫情防控工作中。设置卡点、对出入人员进行隔离、控制车辆人员跨界流动……忙完这一切,已是大年初三,邵志彦才想起自己两天前匆匆返岗,家里还有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岳父母。他满怀愧疚地拨通了妻子电话,妻子反倒安慰他:“亲戚把咱爸接走照顾了,剩下咱妈我一个人能行,你放心吧!”

05.png

  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各色衣服的村干部……在内黄县抗“疫”一线,还有更多色彩,他们的逆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内黄县迅速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目前,全县共有130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2300多名环卫工人、800多名公安民警、辅警值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商城县两位抗美援朝老兵年过八旬勇抗“疫”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罗玉兰

  在商城县丰集镇陶庙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上,一位胸佩鲜红党徽、胳膊上套着“巡逻执勤”鲜红袖章、脸上捂着口罩的老人,每天清晨就准时来到这里,端坐在值勤点一张简陋的木桌后,测温,登记,叮嘱人们赶紧回家别乱跑。过往群众无不对他礼貌有加。

06.png

  村里人都知道,这位老人叫饶永霞,今年87岁,是位抗美援朝老战士,退伍回乡后在陶庙村为群众服务了三十多年,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达17年之久。

  “虽然早就退了下来,但我还是党员,是名老兵。疫情这么厉害,我必须帮助村里做点什么,不然觉都睡不着啊!”饶老慢腾腾地说,句句却中气十中。

  时近晌午,陶庙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曾庆林来换班。提起“老支书”,曾庆林赞不绝口。“老支书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这次组织上号召党员干部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值守,支部根本没准备让他上,可他主动找到我,说什么也要参战。”

  “老支书”德高望重,群众威望高,不管是劝阻群众别外出拜年,还入户排查登记,只要有他在,大伙儿都非常支持配合。

  交完班,饶老就忙着赶回1公里外的家。老伴去世早,为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年前他打电话阻止了在外的儿孙回乡,自己一个人守在老家,中午回去弄口吃的,便又来到值勤点。

  “我老了,也帮不了大忙。在这守着,心里踏实。”老人乐呵呵地说。

  正聊着,远在外地女儿打来电话,老人大声地说:“我好得很,家里啥也不缺,你在家好好待着,不用来看我,别给政府添乱!”

  看着老人帽子下白花花的头发和他略显佝偻的身子,不仅让人肃然起敬。

  无独有偶,在该县赤城办事处柿子园村曾塆居民组,另一位同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85岁老兵李付康的事迹,在群众中传为美谈。

  李付康1935年生,1954年参军上了朝鲜战场,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回乡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来到当时偏僻的柿子园公社,在贫困山区扎根奉献一生。

  看到新闻里一天比一天严重的疫情,李老早早就在李家大院微信群里要求今年儿孙们都不要来给他拜年。看到村里掀起了疫情防控工作,老人又提出要求,要儿孙们都给他发“红包”,他要为抗击疫情尽些绵薄之力。晚辈们一听,纷纷支持,很快他就筹集了5000元,自己亲自将这笔爱心款送到了赤城街道党工委。

  谈起自己的义兴,老人爽朗地说:“疫情严峻,虽说我老了,为党做不了什么贡献了,但让儿孙们献点爱心,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心,还是可以的!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就没有坚守不住的上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