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河南日报  史红斌史德新2020-03-17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顶层设计不够精准、物资储备不够到位、信息公开不够及时、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导致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和蔓延。这次疫情的发生给了我们警示,对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也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和启发,应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顶层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一是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要持续完善党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各方面,确保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领导作用。二是完善专项法律法规。坚持与时俱进、问题导向等原则,紧密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切实增强各项规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以事业为上,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健全完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准入机制”,注重把懂业务、善管理的干部选拔到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紧密相关的岗位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物资储备。物资储备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品器材及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环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出现,如果没有充足必要的物资储备,势必给公众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只有做好卫生物资储备,才能确保物资供应,提高应对效率,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补足管理短板。目前我国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出台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等规定,但是针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应围绕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管理有法有规可依。二是加大储备能力。本着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有效应对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储备的原则,充分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发生的规律、特点等因素,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定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进行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同时,建立全国储备体系数据库,定期进行更新,实现动态管理,满足应急物资需要。三是优化储备方式。在保证物资储备充足的基础上,采用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非政府机构储备与家庭储备、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此外,选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供应厂家和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满足应急物资供给需要。 

  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的信息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现初期来看,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准确、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阻止疫情传播、扩散和蔓延的时间,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广泛的影响。一是强化疫情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和规范,对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给党和政府精准决策提供基本依据,也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围绕公共卫生防疫基本知识、防控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公众开展公共卫生防控知识教育,普及公共卫生科学防控知识,使公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坚定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