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研讨会(第三场)发言摘要

河南日报  2018-06-11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于5月31日举办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研讨会(第三场),主题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虎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河南做好“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

  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始终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粮食生产是河南一大优势、一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殷切要求,今年初召开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会,为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同步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力。

  河南推进乡村振兴有优势也有制约。河南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明显。我省小麦产量占全国1/4,单产862.9斤/亩,均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跨越1100亿斤、1200亿斤两大台阶,粮食产能达到1250亿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水果、食用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但是,河南农业也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效益低等问题。我省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大中型水库病险率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有效灌溉面积少,全省耕地质量偏低。我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大,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普遍。

  着眼“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产业振兴是基础,要抓好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产业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人才振兴是支撑,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文化振兴是灵魂,要继续挖掘拓展农业的教育、旅游、休闲等文化功能,让人们回归自然、铭记乡愁。生态振兴是根本,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组织振兴是保障,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合作社、物业管理公司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形成村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三套马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我省实践

省委党校校委委员丁素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发展问题的最高度概括,我们要辩证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

  认识重大意义。新发展理念是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秉持与深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基于这种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新的发展理念体系中,创新是核心与灵魂,协调是基本方法,绿色是内在要求,开放是时代特征,共享是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把握深刻内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认识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绿色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协调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开放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省创新发展的关键是破除落后理念和陈旧观念,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抓住整体性的关键要素,提高聚合协同力,绿色发展的关键是体制、监督和执法的完善,开放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依存度和竞争力,共享发展的关键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提高中产阶层收入。

  明确实践路径。要坚持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要把创新发展作为根本动力,推动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速人才强省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压生态建设责任,加力体制改革进度。要把协调发展作为路径保障,统筹城乡、精神与物质文明,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解决好新旧体制的衔接、创设机制的连贯、举措战略的对路等问题。要把开放发展作为外联动力,强化综合交通优势地位,集聚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推动航空港配套项目和产业链条向外延伸,打造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大格局。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保障,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发展保障制度体系,构建绿色化的规划、监管、考评和奖惩制度。要把共享发展作为目标,在民生问题上下大功夫,建立多元、灵活、有效、合理的财产增收渠道和财产增长机制,适当扩大民生支出在全省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促进财富分配更公平、贫富差距缩小、生活水平提高。


以加快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云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我们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四张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筑牢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物质基础。

  河南是一个发展中省份,也是一个追赶型经济体。让中原更加出彩,发展是第一要务,重心在于打好“四张牌”,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核心。我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反映在产业发展上就是大而不强,转型压力大。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取得了有效进展,工业占比明显降低,服务业比重提升加快,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并存。

  从我省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看,现阶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能简单地把服务业占比低作为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原因。我省服务业占比低,根本原因在于以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工业结构尚未改变,制造业发展低端低效,带来低工资、低分工程度,导致低的消费水平和较低的产业分化程度。从目前的工业化阶段和发展程度来看,我们不应过分追求统计意义上服务业比重的上升。第二,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能仅仅满足于推动服务业比重上升,而要更加重视产业的运行效率、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更加重视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性服务业发展。第三,谨防制造业空洞化。“去实向虚”的真正原因在于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和虚拟经济依靠资产价格泡沫收益的升高。因此,一方面要“治虚”,抑制金融房地产业过度膨胀的势头,防控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另一方面要“强实”,提高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和质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降低制造业成本,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通过提高制造业回报率引导先进要素集聚回流,实现“虚实平衡”。第四,充分利用我省的区位优势,沿着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枢纽经济的产业链,推动交通设施、关联产业、城市功能相互融合,培育壮大航空经济、高铁经济、陆港经济、公路经济等融合业态,加快综合枢纽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变,逐步将我省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高地。


依托企业和平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省社科院副院长 王承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河南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传统优势减弱,新的动力尚在形成,加快动力转换、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转型升级,都迫切需要创新驱动。

  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关键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将创新由外部驱动转化为内生驱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

  利用好创新平台作用。当前,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政府科技部门服务企业的核心抓手。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创业平台较少,现有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要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选择产业特色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汇集龙头企业、科研团队、高校、科研院所,覆盖研发外包、检验检测、展示交易、教育培训、市场推广、金融支持等环节,打造一批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实施好开放式创新。当今世界,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创新的新主导模式。我省必须依靠开放式创新,最大限度挖掘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开辟国际科技合作新渠道。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加强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设产业创新园和创新联盟,建立吸纳境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新渠道、新机制。深化与中央企业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中心。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技术特许、委托研究、技术合伙、战略联盟等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省商务厅副巡视员 姜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不仅意味着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条丝路”并进。加强郑州—卢森堡合作,深度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以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为重点,完善通航点布局,加密国际航线网络,打通河南与全球的空中货运物流通道。推动中欧班列(郑州)高质量运营,深度推进“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分拨基地,以及以德国汉堡、波兰和保加利亚为中心的货物集散分拨基地。加快推进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EWTO(电子世界贸易组织)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全面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全球跨境电商示范区。

  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高质量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打造以航空枢纽为主体,陆空衔接、公铁集疏、内捷外畅的综合枢纽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产业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高水平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物流、政务、监管、金融、法律等服务体系,推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监管法治化,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高标准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引领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综合载体。

  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推进贸易强省建设,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重点引进一批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大项目。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健全境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组建“走出去”企业联盟,带动我省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出口。

  优化开放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施“一次办妥”“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三十五证合一”等项目审批服务新模式。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制定专项政策,解决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个税减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加强招商引资中政府诚信建设,完善外商投诉处理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把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耿明斋

  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富裕思想一脉相承。河南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着力点应放在四个方面: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村和发展滞后的典型农区实施二次分配政策调节,逐步提高农村和典型农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与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收入差距。

  推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方面,推动县级以下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资源集中布局,并大幅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的比重。医疗方面,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和服务能力,加强村级医疗点建设和村医培养,推动县级医院与中心城市高水平医院建立医疗共同体,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规模,建立顺畅规范的转诊机制,建立分级医疗体系。文化方面,完善县城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以及村庄基本文化设施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清洁饮水、垃圾处理、环境整治、污水处理、道路畅通等方面下功夫。

  促进省内区域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省内区域之间资源禀赋共享,通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无障碍流动。既要让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机会、就业机会等资源禀赋与发展水平滞后的典型农区共享,也要让典型农区的丰富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与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共享。放大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五市农业比较优势,将其培育成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现代大农业示范区。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和闲置土地资源的整理及区域间交易配置,加快这些区域农民进城的步伐。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契机,发展网络经济,吸引和培育更多的网络平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以平台为基础的共享经济,促进新经济形态成长。


抓好“破、立、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省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 熊政栋

  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破、立、降”的改革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深化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

  转换增长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补齐短板。从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补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短板。

  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市场、法治、社会等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汇聚。

  深化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抓好“破”,淘汰落后产能。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让市场在去产能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和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为新动能的“立”腾出空间和资源,完善退出保障机制。

  抓好“立”,转换发展动能。坚决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在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健康养老、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万亿级产业。突出抓好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技术改造,促进我省企业群体壮大、能级提升和活力激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齐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培育引进创新要素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抓好“降”,降低实体成本。落实支持创业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依法查处各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输配电价格、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继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