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2021年(第十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之三——“当代社会思潮的辨析与引领”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省社科联主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会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省社科联学会处处长宋淑芳、郑州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樊红敏教授主持。
省军区少将政委徐元鸿参加研讨,他从新时代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独特视角,围绕当代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领这一主题作了发言。他指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人人有责。要站在政治和战略全局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强军地密切合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推动国防教育进党校、进学校、进媒体。高校国防教育至关重要,要抓实大学生军训、抓好大学生在校期间全程国防教育、探索适宜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管理模式。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研究员以《构建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意识形态建设》为题作会议主旨发言。他指出,构建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增强主导力和认同力。就内容来说,要增强凝聚力、引领力、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影响力“六力”;就舆论引导而言,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力”;就队伍建设来讲,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构建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把握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交流交融交锋的趋向和网络这个社会思潮策源和传播的主要载体,需要引领和辨析普世价值、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当前国内外主要社会思潮。构建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是话语权的问题、是软实力的问题、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需要树立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大视野,需要实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从根本上解决“挨骂”问题。构建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形成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双循环、形成“中国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双循环,建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新年研究员在致辞中对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创办10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并介绍了2021年(第十届)河南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的开展情况,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就如何科学把握当代社会思潮,如何进行当代社会思潮的引领,进行充分的交流研讨,多提出一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朱金瑞教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丽教授等十余位省内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伦理精神的生成机理和基本经验”“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新媒体环境中社会思潮的传播特征及其引导策略”等问题作了交流发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玉生教授分别围绕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的21世纪新版大萧条、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等问题应邀作了线上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社科工作者必须主动辨析社会思潮,及时开展针对性、精准化的思想引领,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帮助人民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阵,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各种社会思潮,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回应、批驳和抵制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出贡献。
按照本届学术年会的安排,10月底前省社科联还将联合有关省级学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校陆续举办3场分会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