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4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综述

2015年河南社会科学年鉴  2016-06-06

  2014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综述

  张怀涛  耿伟杰

  2014年,河南省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一是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关于文化建设的精神开始逐步贯彻,二是“全民阅读”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为阅读推广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从阅读推广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研究、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国外图书馆研究、档案学研究等六个方面对2014年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研究提供借签。

  一、阅读推广研究

  1.“全民阅读”活动回顾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力、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打一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

  2003年11月,河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河南省高校发起了“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得到了热烈响应,各校分别开展了扎扎实实、有声有色的经典阅读活动。此后,这项活动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图工委每年的常规性工作。迄今,10多个春秋过去,阅读推广已成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魏秀娟的《协同创新:共谋共享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形式》回顾了河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10多年历程,包括:(1)河南省高校图工委阅读推广的基本思路:从单个图书馆导读到整体推进阅读,敦促全省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逐步把阅读推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2)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促进阅读推广的主要成效:广泛深人交流,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部分高校图书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全省高校出现了一批阅读推广活动成果。(3)河南省高校图工委阅读推广活动的特点及创新:率先采用顶层设计,协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发挥三大图书馆系统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联动效应;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切人点,打一大各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以规范的有效机制,促使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积极宣传阅读推广活动,共谋共建学习型社会。(4)河南省高校图工委阅读推广活动的新发展:打一大阅读推广范围,共享阅读成果;顺应时事,积极探索阅读推广的新形式;不断深化阅读推广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阅读推广理论

  阅读是一个陶冶情操、获得幸福及快乐的享受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阅读可以使人们收获知识、培养情操、提升能力。陈寅格系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大师,其博览群书,国外游学十一七八年,遍览古今中外典籍,读书用力勤、用功深,胡述亚的《陈寅格的读书治学与阅读指导》介绍了陈寅格的读书观、读书方法及对后人的启示。

  阅读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社会文明与发展,潘雅莉的《创建阅读型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从分析目前民众阅读的现状人手,阐述了创建阅读型社会的深远意义,同时就创建阅读型社会,图书馆应做的工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祖红波的《论公共图书馆阅读的发展与推广》认为普及图书馆阅读有益于推进社会阅读的发展,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公民阅读整体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积极促进阅读的发展与推广,这不仅仅是公共图书馆要增加的服务职能,更是当前公共图书馆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都发

  生了深刻变化,境外的个人利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逐渐进人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格局,谢凝的《试论多元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阅读价值的影响》认为在校大学生阅读价值的多元化,不仅反映了他们多层次的人生价值诉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价值观的多元化,只有对我国在校大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需求进行正确引导,才可能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与调适中真正实现他的阅读价值。

  中国民间老百姓流传久远的谚语具有地方性、口语性、通俗性、哲理性等特点,其简单话语中往往能折射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以“阅读”为主题的民间谚语,既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阅读文化的一部分,张怀涛的《百姓口中有书香:中国民谚中的阅读观》对民谚中阅读观的十个方面进行了一一概述,认为这些关于读书的谚语内容广泛,数量丰富,表达了他们对读书的向往,并且各个民族都普遍崇尚读书,有着良好的阅读理念,对后代读书意识的培养也很重视。

  以“阅读”为主题的对联,既是楹联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阅读文化的一部分,从古到今,“读书联”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反映了一定的阅读观,张怀涛的《琢玉串珠贯书音—“读书联”品鉴》通过广泛搜集和梳理,列出了部分有文化内涵、有生命力的代表性读书联。

  数字资源是现代泛阅读时代重要的资源组成,移动终端与互联网为数字阅读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高校图书馆在发展大学生数字阅读习惯、引领阅读价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胡凤萍的《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价值引领》对此进行了展开研究。

  3.阅读推广方法

  在图书阅读率不断走低的社会背景下,王乃芹在《高校图书馆一线岗位馆员阅读引导行为研究》中认为一线馆员应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馆员专业特长、馆藏特色、社会热点和全社会阅读活动背景,对读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内容、技巧、习惯及阅读方式的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者阅读质量。

  在“数字化”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生存方式的趋势下,数字媒介成了大众传媒的主宰,微媒体阅读成了人们阅读的重要途径,经典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也成了必然趋势,以网络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动态的、互补的、快速的、广泛的、交互的、无地域的花样世界,微媒体环境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文化前提和内在精神动力,在这种背景下,丁淑娟的《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探讨》提出了解决经典阅读危机的策略构想,探索了推广经典阅读的模式,以利于促进全民人文素质的提高。

  为了展示当代大学生阅读活动的风采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岳修志在《基于联合征文活动的大学生阅读特点分析》中整理了2012年23所高校172篇大学生阅读征文,对阅读对象的学科、国别、时代、体裁进行分类,列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对象排行顺序,通过对文体形式分析、征文作者学科背景分析,总结联合征文活动中大学生的阅读感受与阅读效果,认为此次联合征文活动,促进了高校阅读活动的广泛交流和深人开展,收到良好效果,应该继续打一大参与征文活动的单位、读者、征文的数量,才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随着阅读观念的深人人心,高校图书馆越来越注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郭文玲的《基于读者发展的阅读推广实践》介绍了郑州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了读者的参与度,阐述了该活动对指导经典著作阅读、读者间阅读经验分享与传播的意义,最后分析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发现阅读骨干,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成立常设化的阅读机构,研究和指导阅读;打造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增强图书馆吸引力;开展阅读心理研究,提高阅读效果;构建良好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等。

  各大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每年都会推出这一年的好书榜,而汇集这些好书榜,挑出其中重复度最高的书,无疑是该年度好书中的好书,极具推广价值,赵春辉的《对2012 -2013年中国好书榜的统计分析与思考》对28个好书榜进行统计并筛选出人选次数较高的好书,然后从发布机构、榜单书籍、采购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概述好书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表明:图书馆实行信息与资源的开放,确保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拥有相同的图书馆服务,公共图书馆对无障碍阅读给予的足够重视,应不仅仅局限在理论上给予残障人士获取信息的权利,更多的还应体现在操作层面的践行,祖红波的《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对策研究》认为图书馆应强化面向特殊群体读者的服务,贯彻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服务能力培养、打一大特殊群体文化事业、无障碍设计、构建网络服务平台等工作出发,构建一个良好的无障碍阅读环境。苗晓青的《全民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老年人阅读探讨》分析了老年人群体特征与现状,并针对老年人特点,提出了图书馆可以与市政部门联手共建老年人“阅读乐园”,开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各项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弱势群体,在全民阅读时代,他们的阅读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其人生的成长与发展,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之一是为读者提供公平服务,苗晓青的《全民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方式的思考》认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高校图书馆通过校村共建“留守儿童阅读基地”模式,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导读、心理咨询等服务是一项可行的措施。现代社会竟争激烈,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让少儿读者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终生学习的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赵铭的《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指导与推广》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指导与推广工作,分析了指导和推广少儿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和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与关注儿童阅读对象的选择不同,对儿童阅读服务选择的研究旨在通过对该选择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确定与分析来帮助现有儿童阅读服务提供者提升自身服务,获得社会认知,或是提升经济效益。王平的《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儿童阅读服务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问卷法获得不同儿童阅读服务类型的特点因子以及儿童阅读服务选择活动的特点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阅读服务选择活动假设模型及其中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以服务提供者为主的儿童阅读服务选择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服务中所能提供的资源类型,服务所能涵盖的空间和时间,获得服务本身所需成本;儿童阅读服务选择行为的直接关联因素包括:家庭收人、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结构、服务获取的时空距离、服务获取的技术距离、服务本身的内容、对服务本身的知晓、对服务功能和价值的认知、对服务特点的了解等。

  二、图书馆学研究

  1.图书馆学理论

  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图书馆学向称古老的一门学问,时至今世,图书馆学在中国呈现盛世繁华而内蕴式微之象,如何推动其发展是巫需解决的问题。王学文在《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中从图书馆学主客观两个方面审视其流变,窥视“图书馆学之变”的原因,并瞻望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图书馆是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时红明在《简说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中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的起源及历代发展史,同时认为图书馆的整体事业已经迈向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不仅全面提升了中国图书馆的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也为知识学习、信息传播、教育发展等提供了崭新手段。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认识,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从知识视角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积累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不断提升对自身认识的过程。知识作为人与社会实践互动的产物,历来都被学者所关注,杨晓农的《试论当代知识社会学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影响》在概述了知识社会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社会学视角下的知识、社会与图书馆的互动和信息交流机制,并探讨了知识社会学对图书馆学若干理论问题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图书馆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有机体”,其生态化发展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需要运用图书馆生态学理论来分析自身生态现象、生态过程以及演进规律,为图书馆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图书馆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发展规律提供生态化的指导,以解决图书馆的生态失调问题,提升图书馆系统的生态化程度和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潜力。王凌的《图书馆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在阐述了图书馆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基础上,对图书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对推动图书馆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图书馆生态学的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做指导来获得长足的发展,科学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使自身获得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图书馆自出现以来,历代图书馆学家形成了不同时代特点的图书馆方法论和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葛洁敏在《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及其发展的思考》中认为图书馆学在发展中要借鉴并引进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更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用以研究和利用,同时指导于图书馆工作实践。

  20世纪初,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开始迈人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古代的藏书楼逐渐被近代公共图书馆所取代,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被引上一条服务社会和民众的正确发展道路。郑爽在《

  图书馆学创新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差异性,同时也要关照、尊重差异,并有效地警惕与防范差异带来的消极性。在当今法制社会中,图书馆立法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构建图书馆法律体系,规定图书馆的馆舍、馆藏、经费等,使图书馆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邓华玉在《我国的学校图书馆法研究》中探讨了图书馆法与学校图书馆的关系,分析了学校图书馆法产生的背景,考察了学校图书馆法的现状,阐述了学校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对学校图书馆法的意见。

  2.文献学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集大成式的目录学巨作。赵涛的《

  中原古代图书文化是最重要的地域性图书文化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体现。王国强在《关于中原古代图书文化几个问题的思考》中讨论了中原古代图书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中原古代图书文化研究的意义和中原古代图书文化研究的内容,同时认为中原古代图书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研究内容。广东河源,是早期岭南移民的重要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王新荣的《清乾隆

  中国文献辨伪方法建设近百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逻辑的严谨性、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对辨伪客体的适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王国强在《论中国文献辨伪方法建设的基本方向》中以疑古派和出土文献派文献辨伪方法为例,总结现当代中国文献辨伪方法,分析中国文献辨伪方法的成就和局限,提出中国文献辨伪方法建设的基本思路,勾勒中国文献辨伪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1.图书馆管理、服务与建设

  (1)农家书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卫生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赵迎春在《村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中阐明了村镇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卫生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剖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在经济、文化、法制以及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着日益增长的知识渴求,揭示了村镇图书馆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据河南省审计厅调查统计分析报告,近两年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获得了重大进展,其覆盖全省农村人口3,271.8万人,较好地满足了农民朋友的文化民生需求,缓解了农民朋友文化生活中的难题。鲁德莹在《公共图书馆助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之探析》中立足于河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际,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发挥地方公共图书馆优势,助推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与服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孔功胜在《高校图书馆基层党组织个性化服务创建的探索》中认为高校图书馆基层党组织通过个性化服务创建活动,有助于不断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开创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载体、完善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功能、推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于提升读者的满意度、为高校提供信息保障和科研支撑有重大意义。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半径是衡量公共图书馆在物理空间上服务范围的重要指标,杨晓农在《基于服务功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理论研究》中从城市规划的空间角度,引人了该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奠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讨论的理论基础,为了清晰地认识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的概念,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角度将服务半径划分为常态半径、偶然半径和虚拟半径,使得服务半径具有了更深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而为公共图书馆实现有效的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卡斯特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社会革命正在加速重造社会的物质基础,并普遍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带来技术、社会和历史的变迁。韩炜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消除数据不平等的路径选择》中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不平等主要是数据不平等,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社群及个人在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中形成多样化的信息差距,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维护并发展公共图书馆制度、倡导社会责任与社会包容、提供公共智慧服务等方式消除数据不平等。贴心服务指在悉心了解服务对象真正需求的前提下,在完善、提升专业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利用所有条件,加强爱心服务,努力满足读者需要,并让读者可知可感的过程。杨琳在《公共图书馆贴心服务及体系模型构建》中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实施贴心服务的意义,指出了实施贴心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馆员层面贴心服务实施的条件、目标,总结出馆员避免贴心服务走样及其应对贴心服务的方法,最后构建出价值导向型的公共图书馆贴心服务体系模型。王宏鑫在《基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化状况分析》中认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碎片化的现实要向整体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首先要在组织变革理论指导下自觉进行组织变革,构建整体性组织,然后按照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整体性组织进行整体性治理,自觉从观念更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推进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是公共图书馆综合实力在服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服务活动中相关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曾玉凤在《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立体构建与实践》中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与本质,与图书馆实际相结合,开展和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关注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不仅能够为图书馆员树立风向标,还能推动图书馆乃至学校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与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主要包括文献资源、科研支持、素质教育、文化传承、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五个方面,程大帅在《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及其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抽样调查》中通过抽样调查,归纳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是指图书馆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馆员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图书馆的贡献、价值进行有组织地,尽可能客观地考核和评价的过程。赵春辉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探析》在概述了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概念、可行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评估理念、评估体系、具体执行三个方面剖析了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引人,学科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中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图书馆仅仅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学科服务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可以使读者主动参与的创新性服务。李霞在《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几点研究》中阐述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对策。

  传统图书馆职业权利如采访权、编目权、汇编权、收藏权、传播权等在数字信息时代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现象,这对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李明理在《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职业权利缺失与回归路径》中认为这种问题的产生与没有从法律层面确立图书馆职业权利、图书馆缺乏独立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版权保护制度的强化、数据库存在垄断以及网络传播豁免权利不足等因素相关。并指出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立法明确图书馆职业权利、构建图书馆专有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打一展开放传播的版权保护方式、多策略应对数据库商的垄断行为、赋予图书馆足够的网络传播豁免权等。

  (3)建设与发展

  绿色为生命本原,其以永恒默言的姿态,传递生命美好,给心灵以宁静安详。李俊华的《多维视角下的绿色图书馆构建及实现策略》基于绿色社会的理念,阐述了绿色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并从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阅读、绿色管理、绿色服务、绿色通道及绿色发展等多维视角对其构建层面进行了解读,最后根据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绿色图书馆的实现途径与策略。建设绿色图书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基础性作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建设绿色图书馆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政策保障,建设绿色图书馆是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公共图书馆建设环节的完善和提升,二者相互推进,相得益彰。李红岩在《建设绿色图书馆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介绍了郑州图书馆将新馆建设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在完成绿色图书馆建设的同时,也顺利完成了所承担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任务。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代表,有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信息情报服务和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定位,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耿伟杰的《文化大发展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基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介绍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因素,概括了图书馆的发展平台,阐述了图书馆员的工作目标。孟祥凤在《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当议》中通过对所考察的江南五所新建高校图书馆基本情况的介绍,从建筑设计与装修、馆内布局与管理、资源建设、读者服务、新技术应用等几方面提出了对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建议。在高校图书经费短缺、书刊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图书馆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是很有必要,张东华在《高校图书馆降低成本的途径》中结合图书馆基层工作及管理岗位的经验,提出了改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与降低高校图书馆成本的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图书馆在为基层群众服务、教育、娱乐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韩莉君在《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探究》中阐述了社区图书馆的概念、模式和特点,并重点研究了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措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尚新丽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从图书馆核心价值缺失、职业边缘化和去职业化、信息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业务外包方面分析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内因,然后从信息环境引发的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用户信息消费习惯的改变、信息服务机构的竟争、书刊价格的猛涨以及立法滞后等方面分析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图书馆核心价值和使命、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调整、关注用户和馆员、打一大合作、利用物理空间资源以及推进立法进程等扭转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建议。

  2.图书馆员

  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纳方法的体系,始用于建筑设计和理念,王安功在《现当代图书馆学人的类型学研究初探》中认为图书馆学人类型学研究的难点是确定类型划分的标准,并提出现代图书馆学人可以按照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学术影响力、人生资历等划分为现代图书馆学先驱者、职业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枚关者、图书馆事业活动家等四个层面,并做了具体的分析。

  “图书馆精神”是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它既是各级各类图书馆加强内涵建设的精神柱石,也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魏秀娟在《图书馆精神的践行者—记张怀涛先生人和事》中认为张怀涛先生身上体现出的图书馆精神为:以人为本、大爱无疆;惜书如命、爱馆如家;勤耕不辍、诗意人生。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是图书馆组织创新与和谐发展的关键。王瑞珍在《图书馆员职业幸福管理探析》中认为图书馆员的幸福管理可以通过幸福管理机制来实现,包括信息采集和评估机制、能力开发和培养机制、需求和保障机制以及沟通和反馈机制,各部门管理机制功能不同,互相联系,可有效促进职业幸福管理活动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保障中心、信息服务中心,通过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热情周到的专业服务来履行它的服务和教育职能,图书馆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决定着图书馆服务的水平,黄健在《高校图书馆员基于网络在线学习系统构想》中认为高校图书馆员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络上的灵活、开放、不受时空约束的学习方式,是对高校图书馆员集中学习、外出进修培训等传统培训手段和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可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学科馆员制度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引进的一种服务模式,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率先采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绩斐然,已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黄晓艳在《地方本科高校实施学科馆员制的可行性探讨》中立足地方本科高校实际,借助SWOT分析工具,为地方高校推行学科馆员制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论证,为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对图书馆员进行科学、合理和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图书馆内部结构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升与馆员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赵小翠在《基于AHP和TOPSIS的高校优秀馆员选拔》中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优秀图书馆员评价与选择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3.信息用户

  (1)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贯穿于所有学科、学习环境和教育环节,周茜在《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标准对比分析》中介绍了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标准体系,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建立国内信息素养的统一标准,推动国内高校信息素养工作的发展。朱榕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探析》中从学生具备的能力和教师传播、指导能力两个层面对国内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价,即评价学生的信息素质,又评价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建立了信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孙玉兰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河南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议。王婷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建议大学生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素养学习管理系统,将学习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再创造,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国内日渐突出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发展的途径,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付克顶在《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创业信息素养的研究》中通过对大学生创业信息以及创业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信息素质,并对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

  (2)信息行为

  大数据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对从事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个人都产生了影响,而从事信息管理与分析的服务机构势必要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基于个人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活动。金凡在《论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管理》中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信息服务机构多是公共机构设立的主要为国家机构提供决策依据的,针对个人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则很少,无法满足个人日渐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此,文章从大数据环境出发,围绕个人信息整合,个人信息应用分析及个人信息管理中隐私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分析。1998年博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被引人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博客已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多的网络社区类型之一,金燕在《博客用户信息行为模型研究》中指出博客网站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社区,通过网络调查、深度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博客网站的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定性、定量指标采集,构建出博客用户的信息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博客用户信息行为有基础性行为和核心行为之分、信息行为之间具有关联性、内在因素对个体信息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读者而开展的,读者的基本特征就是有一定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读者需求是图书馆立足的重要平台,他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孙涛的《读者需求驱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中根据高校图书馆的现实情况,着重分析读者需求的变化,由此带来的驱动效应,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服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毕业生捐书管理模式主要有收人馆藏、图书漂流、图书转赠、支援其他图书馆等方式。

  职业行为取向指的是人们对职业的地点、性质、收人等的选择、追求及行为倾向,是人们职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可反映出人们职业心理的相关特点,田海燕在《当代大学生职业行为取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认为由于受到社会、家庭、个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产生了多样化的职业行为取向,此外,当代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方面还具有差异性、超前性、边际性和流变性等特点,并受到商品经济冲击波、西方文化冲击波与社会不正之风及体脑倒挂冲击波等方面的影响。

  (3)为特殊人群服务

  王燕平在《近五年国内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进展》中通过对CNKI数据库2008一2012年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发现:(1)这一阶段国内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关注热点是农民工的知识援助等信息服务,其次是青少年、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的信息服务。(2)目前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的实践成果较多的是对盲人服务,其次是青少年和农民工的服务,并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流动性大、生活不安定、活动空间有限等原因,农民工子女很少有或几乎没有“第二课堂”。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问题,已成为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郭成云在《图书馆如何成为农民工子女的“第二课堂”》中认为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给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也为全社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添砖加瓦。邓华玉在《我国少儿读者阅读习惯探讨》中介绍了我国少儿读者的阅读习惯研究背景,分析了我国少儿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不良的阅读习惯,同时指出了培养和矫正阅读习惯的正确做法。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正朝着年轻化、暴力型、团伙犯罪等方向发展,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找出犯罪根源、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目前社会应该尽早解决的问题。张敏在《儿童图书馆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正》中认为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应时刻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把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矫正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正面的心理引导、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并就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儿童图书馆如何开展青少年犯罪心理矫正、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蒋霞美在《我国图书馆老年服务研究述评》中认为我国图书馆老年服务的研究主要围绕老年读者需求特征、老年服务实践经验、老年服务体系与模式、老年服务策略与措施四个方面为主题内容,为进一步深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观点及研究方法。然而,已有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保障性研究,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创新性不够等。

  近年来,国际社会为视障者获取和利用作品的版权立法活动日渐活跃,呈现出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版权立场协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创造了图书馆向视障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更加有利的法律条件。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遇到了诸多版权障碍,屈华在《便利图书馆为视障者服务的版权制度建构研究》中认为应该以《马拉喀什条约》的缔结为契机,学习借鉴相关国家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创新我国版权法律制度。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专门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图书馆,而普通公共图书馆尚无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的特殊服务,孟博超在《河南省开展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及其对策分析》中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经验与做法,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残疾人服务,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四、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1.信息资源建设

  (1)采访编目

  选择图书馆图书供应商是图书招标采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图书馆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赵小翠的《基于AHP和TOPSIS的图书馆图书供应商评价研究》通过分析图书供应商选择所要涉及的要素及相互间的关系,建立了图书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图书供应商选择评价向科学的定量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贝叶斯网是一种概率推理方法,通过变量间的随机关系和条件概率来阐述变量间的原因和结果,龙文的《贝叶斯网络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在对读者信息、书目信息、借阅信息进行采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贝叶斯网推理法和加权平均原理构建一个图书采购模型,为图书馆提高图书利用率和进行针对性的图书采购提供借鉴和参考。读者决策采购(PDA)是近年来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兴起的一种图书采购模式。

  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文献采访,尚新丽在《高校图书馆网上荐购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中基于“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查,从开展荐购服务的图书馆比例、栏目设置、荐购方式、荐购反馈、书目信息、是否提示查重等方面对其荐购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荐购系统功能、荐购方式多样性、重视反馈和加大荐购宣传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网上荐购服务的建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形式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是类分文献、组织文献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尚雷在《

  (2)信息服务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转折点,改革逐步打一大了农民自主决策的范围,激发了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促进了政府在农村信息领域的建设,李寒菲在《对于农村信息服务的几点思考》中提出了当前农村信息服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在综合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限制性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了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在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为使得高校图书馆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开始纷纷实现联盟化建设服务。袁红军的《国内省级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采取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内10个省级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服务网站从设置名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协作形式、服务范围等项目逐一比较分析,找出差距与不足,提出建设与完善省级区域图书馆大联盟、突出民生服务、构建多元化服务方式选择体系、逐步实现普遍服务等改进方略,从而提升国内省级区域图书馆联盟信息服务绩效。孟凡静的《图书馆联盟绩效的知识视角评价》对组织知识联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建立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联盟螺旋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用模糊Borda数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最后采用德尔菲法与模糊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具体实例进行综合评估。

  吴志红在《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协同体系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之探讨》中探讨信息服务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及其区域集群式协同体系的构建模型,从智慧城市与信息服务体系的关系方面,论述区域信息服务体系的集群性、协同性、共享增值性特征,运用数学中的矩阵理论,将组织、技术、资源、人员、服务、用户等多个集成元素构建在一个区域集群式协同体系模型下,体现出智慧城市发展的集群联合、协同运营、共享增值的特征,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实现构建中原经济区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泛在网络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设施,已经被公认为是信息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日益受到更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视,王娜的《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及原因的调查分析》对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发现,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的危害主要包括:泛在网络中信息量较大而处理信息所花时间较多对用户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泛在网络中信息量增大易使网络用户将信息当作快餐文化不利于用户探索真理;泛在网络中大量信息难辨真伪易使用户做出错误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控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的策略。

  (3)新媒体应用

  MOOC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学习连接主义思潮,在我国通常被音译为“慕课”,是网络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李迎迎的《MOOCs在高校图书馆的推广及其有益借鉴》在对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发展过程、基本内涵和特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MOOC加强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拓展图书馆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途径,并针对高校图书馆在MOOC建设过程中如开放教育资源搜集、信息资源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秦静茹的《基于MOOC模式的

  随着微博和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不少高校图书馆纷纷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读者服务,刘静的《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通过浏览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查看其发布的相关数据,对其信息推送能力进行调研,探究微博与微信在图书馆公众形象建立方面起到的作用,提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强化阅读推广能力提供服务。李敏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微博应用比较分析》在网络调查基础上,比较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的异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期望在移动阅读时代相互借鉴,充分利用微博积极拓展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共同发展。营销理论的创新、传播技术的发展、碎片阅读的社会需求推动了图书馆微电影的勃兴,祖红波的《图书馆营销的新工具—关于图书馆微电影兴起的思考》认为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具有社会化、软渗透、病毒传播和直复性等特点,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处于不成熟的初创阶段,应采取提高微电影创作水平、加强图书馆内部管理、构建立体营销模式、丰富营销实践等措施促进其逐步完善。

  2.数字资源建设

  (1)数字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作为图书馆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建设发展的主流,在馆藏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赵雷的《河南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调查与研究》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存在数据库重复引进、自建数据库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应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构,做好数字资源采购前论证工作,加强自建数据库建设和广泛开展文献传递等对策。田虎伟的《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模式研究》在对37所高校图书馆156个自建库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今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8种模式,并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联合申报立项、统一配置软件平台、统一检索共享是一种理想的高校自建库模式。

  随着数字图书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馆藏资源数字化后所暴露出的“馆藏资源孤岛”和“资源超载”问题一直是限制馆藏资源获取和共享的重要因素,杨瑞仙的《国内外数字文献资源深度聚合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从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应用四个方面深人而全面地分析比较国内外异同,以求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深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周青建的《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发展及影响》以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发展历程为契机,分析了该计划的内容及特点,同时着重阐述了其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变革及受其影响产生的诸如版权纷争、利益纠纷等方面的各方博弈问题,最后,文章还引出了Google公司的解决方法并对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孤儿作品”是指在版权保护期内,版权人身份不明,或者版权人身份能够得到确认,但是使用者经过勤免努力仍然无法与版权人取得联系获得授权的作品。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孤儿作品”资源,然而,图书馆对“孤儿作品”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却受到了版权问题的牵绊。秦坷的《“孤儿作品”版权问题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制约与解决之策》结合对国际图书馆协会提出的《“孤儿作品”使用原则》的释读,介绍了有关地区和国家对“孤儿作品”的立法,并浅析了我国相关立法现状,认为我国图书馆界除了要向立法机关积极反映诉求外,不应困守于法律滞后的“围城”使“孤儿作品”被束之高阁,应采取有节制的、适度的,而且不致对版权人利益造成明显损害的对策来破解“孤儿作品”的版权壁垒。同时建议图书馆行业学会研究制定“孤儿作品”的版权政策,对图书馆的版权保护实践提供指导。

  数字保存的经济价值计量是对其进行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减国全的《公益性数字保存的经济价值—以ESDS为例》设计了用户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加权系数计量模型,给出数字保存项目成本的计算机方法,探讨数字保存经济价值的四种表现形式:保存价值、用户收益与净经济价值、效率影响、保存特藏收益,并对每种表现形式结合ESDS进行计量。数字馆藏评价随着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的深人而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从相关研究文献看,无论是传统馆藏资源评价方法在数字环境中的演变,还是数字馆藏的独有评价方法,目前都无法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对数字馆藏进行有效的评价。基于此,刘巧英的《数字馆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对现有数字馆藏评价方法进行梳理比较,分析现存的问题,并针对数字馆藏的评价内容建立了较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2)移动服务

  移动网络不仅指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2G,3G,4G以及WLAN网络,还包括一些机构及个人构建的以W ifi技术为支撑的WLAN网络等,如一些高等院校为了满足自身教学、科研等需求而构建的以W ifi技术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王卫军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中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及其特点进行了论述,然后就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资源建设模式、服务应用模式、服务内容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现有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SoLoMo模型指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应该融合移动信息服务的特点,利用移动信息服务的信息交流社会化、信息内容情景化的特点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用户移动信息服务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人们对移动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大且乐于接受新知识,对移动阅读终端较为熟悉,是移动阅读的主力军。屈亚杰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在介绍移动阅读的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必要性,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现状,并提出其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策略。

  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对目前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史新伟的《基于3G技术的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基于对移动图书馆以及3G技术的了解,通过对现在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状况研究,提出了基于3G的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功能设计,并专门针对3G移动图书馆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面对移动网络环境带来的变化,以及用户动态、多样的个性化需求,袁静的《高校图书馆情景敏感移动服务运行机制研究》认为围绕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构建科学有效的服务运行机制是推动情景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图书馆情景敏感移动服务运行机制各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的,用户需求获取机制是服务提供的前提,自适应服务推荐机制是服务实现的核心,评价机制是服务质量优化的重要举措,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支持是服务运行的保障机制,用户隐私保护与风险规避是推动服务成功应用的重要机制。

  3.检索咨询

  动态关联数据是一种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并具有自我修复机制的关联数据。王娜的《泛在网络中基于动态关联数据的信息组织机制研究》在界定动态关联数据概念和阐述其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的目标与特点,进而构建了泛在网络中基于动态关联数据的信息组织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组织机制的技术实现与优势。袁红军的《大数据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大数据和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内涵与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大数据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产生的影响,并从树立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新思维与新理念、强化国家层面战略设计与不同领域的合作、搭建信息安全机制与开发数据密集型计算方法、加强相关大数据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维信息咨询服务形态等方面着手,提出迎接大数据冲击与挑战的措施。

  咨询业是一种知识服务型产业,它以专门的知识、信息、技能和经验为资源,帮助客户解决各种复杂难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或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性意见,张怀涛的《信息咨询学的形成与学术流派》分析了信息咨询学形成的内在客观条件和外在标志;研究了信息咨询学的学科名称、学科定义、研究对象;探讨了信息咨询学的学术流派,包括咨询原理学派、咨询产业学派、工程咨询学派、管理咨询学派、决策咨询学派、科技咨询学派、参考咨询学派。黄珊的《信息咨询项目的生命周期研究》将信息咨询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并分析了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点与对策。

  咨询客户的咨询素养是咨询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咨询客户在整个咨询活动过程中保持理性决策和主动地位的关键,王燕平的《咨询客户的咨询素养》给出了咨询客户咨询素养的定义,并从咨询前、准备咨询、正式咨询和咨询后四个阶段分别分析咨询客户咨询素养的组成,认为咨询客户的咨询素养主要包括咨询意识、选择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监管能力、评价能力等。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当前图书馆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史新伟的《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通过调查总结出目前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类型有:静态的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电子邮件或表单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实时交互技术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网络合作化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而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呈现个性化、集成化、合作化、移动化趋势。虚拟参考咨询体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职能和特色,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相比,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技术支持、核心理念、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服务,指的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所提供的信息,对其科学技术内容的新颖性进行查证,并按照科技查新的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得出结论的过程。丁爱虹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的实践与反思》介绍了中国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现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发展历程、建设思路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4.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指用户直接获取的是知识,而不是大量的相关信息或者数据库检索的方式,当读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取、数据库查询等传统的信息服务,提供知识服务越来越成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内容。面对多样化的、隐性的、模糊的用户需求,刘军的《Kaas知识即服务:面向读者需求的分层知识服务模型及实践》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读者需求分为文献资源层需求、知识管理层需求、知识交流层需求、知识评价层需求和知识创新层需求共五个层次,并建立了面向读者需求的分层知识服务模型。基于这一模型,采用知识库、开源CM民RSS等新兴的内容组织形式与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开展知识服务的实践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模型有助于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面对读者或用户多样的、隐性的、模糊的需求开展更丰富、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在从参考咨询服务到知识咨询服务的转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开展将知识发现嵌人到知识咨询服务中的研究,有助于应对这一挑战,刘军的《嵌人知识咨询服务的知识发现应用研究》面向知识咨询服务流程,以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和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在知识咨询服务中的应用为脉络,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嵌人知识咨询服务流程中的知识发现。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伴随风险的过程,余晓华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及能力建设》中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风险因素,认为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能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能实现图书馆知识价值与服务价值最大化。

  李国朋的《

  郭少友的《国内知识元研究综述》分析了国内知识元研究的现状,包括知识元的基本概念、类型、抽取、表示、链接与集成、应用等多个方面,并针对知识元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知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它以可视化技术显示各种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知识,正在成为网络时代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赵春辉的《国内知识地图的研究现状梳理及展望》对近五年被CNKI收录的知识地图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并从研究阶段、研究力量、研究主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五年间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同时对今后该领域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五、国外图书馆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开放的知识信息传播中心,承担着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神圣使命,有责任实现和保障视障人士平等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王林军的《俄罗斯盲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践与启示》介绍了俄罗斯盲人图书馆根据读者信息需求采访文献,购买盲人文献,复制平版印刷的图书,出版盲人杂志,出版盲人图书等,并且文献资源建设正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是新南威尔士州乃至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图书馆,最早建于1826年,现有藏书500多万册,服务着全州700多万读者,刘若瑾的《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战略研究》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为例,对其残疾人服务战略进行研究,并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残疾人服务工作,在员工招募时应给与残疾人更多的机会,做好残疾人图书馆资源建设,考虑多方合作,用技术改善服务。美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实践历史悠久、颇有建树,王平的《美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实践分析》通过对全美45个州主要公共图书馆网站进行网页内容分析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对象全面且重点突出,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服务成为其服务设计的主要依据和目的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相比,国内公共图书馆需要在形成社区服务意识、构建话语体系和多元资金保障渠道等方面努力提升弱势群体服务能力。

  近几年,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藏书的选购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魏秀娟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探析》探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起源发展、操作方法、利用效率、优势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使用。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侯爱花的《美国知名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在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几点启示,包括优化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完善特色馆藏资源网站建设、加强特色馆藏资源的宣传、重视基于特色馆藏资源的服务、逐步开展面向校外读者的特色馆藏服务等。兰晓霞的《匈牙利国家图书馆联盟现状研究》通过对匈牙利国家的图书馆联盟;FEFA联盟,OTKA联盟、EISZ电子信息服务联盟、EBSCO电子期刊联盟,PROQUEST医学电子期刊联盟和TAMOP联盟的研究,发现匈牙利图书馆联盟具有政府财政大力扶持、改善各成员馆IT基础设施建设等特点和缺乏资源优化配置意识等问题,并探讨了匈牙利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随着经济、文化与科技日渐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带来相应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促使高校德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张书霞的《美国高校德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了美国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理论中的合理经验与对策,利于探索并推进我国高校现代性德育体系。王璐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及启示》介绍了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图书馆的图书馆价值评估与传递项目开展及项目成果,分析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项目带给高校图书馆价值评估领域的启示。

  六、档案学研究

  随着高校档案学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档案学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都呈现出新特点,在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新格局,金凡的《基于创新发展视角的档案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档案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人门课《档案学概论》为例,以不同时段具有代表性的档案学概论教材为依据,梳理档案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此为依据,展开对档案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的探讨。

  二八定律与正态分布自产生至今,在社会、经济、管理及生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贾聪聪的《二八定律和正态分布对档案文献利用率的贡献》认为二八定律和正态分布适合档案文献利用服务,对档案文献利用率具有很大的贡献,并从二八定律和概率论中正态分布的引人角度来探讨其在档案文献利用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一些提高档案文献利用率的建议,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实现档案信息增值服务的重要前提,面对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陈忠海的《众筹模式在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即基于众筹模式的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通过打一大开发主体的范围,聚合各方面的信息和技术资源,增强与用户的互动,进而提高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

  专利档案作为专利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具有技术性、经济性和法律性,做好专利档案的管理对于企业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占领技术制高点、抢占市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企业专利档案的管理普遍不规范,基于此,贺科伟的《基于流程的专利档案标准化管理》论述了专利档案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基于流程的专利档案标准化管理模式。陈忠海的《2003一2013年我国档案业务外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统计我国档案学界2003 - 2013年间发表的档案业务外包的研究文献,从文献年度分布、文献来源分布、作者分布和研究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我国档案业务外包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找出不足,提出建议。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档案馆网站公关理念由“管制型”向“对话型”?转变成为一种必然。陈忠海的《档案馆网站公关的单向支配范式与双向均衡范式—基于中美国家档案馆网站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公关主体的功能定位和对话意向、档案馆网站在公关中对社交媒介的运用和所提供链接的指向、档案馆网站公关客体的反应等三个方面,认为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公关运用的是双向均衡范式,我国国家档案(局)馆网站公关运用的是单向支配范式。并指出我国档案馆网站公关还处于档案馆公关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向双向均衡范式转变。“地市级档案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建设指标,采取三级指标评估的方法,朱馄的《甘肃省地市级档案网站建设现状评估与分析》参照“地市级档案网站评估体系”,对甘肃省所辖市州的12个档案信息网站的内容建设、功能设置、规划设计三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估与分析,认为甘肃省地市级档案网站在规划设计方面得分最高、内容建设次之,功能设置得分最低,并建议地市级档案部门应进一步丰富档案网站信息资源,优化网站功能设置,积极开展数字档案信息在线全文检索和下载服务。高校档案网站是高校档案机构在互联网上建立的站点,它是以主页的方式发布各类档案信息并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电子文档集合,陈忠海的《我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综述》统计了2003年一2013年国内档案学界对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的成果,从中外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对比、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特点,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公平正义,西方发达国家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将行政程序日益司法化,即用司法化的程序代替传统的行政程序,进而保障公民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陈忠海的《论档案行政执法司法化》认为运用相对成熟的司法程序对档案行政执法程序、档案行政执法听证程序、档案行政执法案件记录文件材料形成和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丰富和改良,是一种更好的解决纠纷的程序制度选择。李思艺的《浅析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法规的特点》通过对全国各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及其相关文件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得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法规的特点,即法规体现了什么,立法坚持的原则,法规形式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2014年河南省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的研究继续稳步前进,学者做了比较清晰、客观的分析和述评,既有宏观理论的深化,也有微观史实的升华,既有理性研究又有实践性研究,既有系统的总结,也有新观点的诊释,体现出研究的多角度性和多学科交叉性。

  (张怀涛系中原工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耿伟杰系中原工学院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