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省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期末验收情况

河南省教育厅  2018-01-20

  各有关高校:

  根据《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及《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2017年5月12-22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认定建设的第二批11个省级协同中心进行了期末验收。现将验收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总体来看,11个中心的牵头高校高度重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学科建设卓有成效,创新资源有效汇聚,人才培养成效凸显,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智库作用日益显现,高校与其它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突出,较好地完成了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

  (一)高度重视中心建设。各牵头高校把中心作为“改革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理念、机制、做法贯穿到学校的工作中去,推动了高校的综合改革。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总体规划,出台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系列文件,赋予中心相对独立的人事、财务、招生和资源配置权力;在经费保障、条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11个中心共筹措经费10.69亿元,保障了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机制体制改革稳步推进。11个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在任务牵引、资源共享、人才汇聚、激励驱动、管理创新、绩效考核、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与创新。河南科技大学牵头的有色金属共性技术中心围绕有色金属材料前沿和区域经济重大需求,建立起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的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技术研究,再到产业化应用的研发链条,实现了中心校企院所协同的深度融合。河南师范大学牵头的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中心围绕产业创新链“原始创新—集成优化—中试放大—规模化生产”,构建了“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带动关键技术重大突破”的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河南省精细化学品绿色化制造技术。新乡医学院牵头的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中心探索了企业出资、高校出人、以资本为纽带、共建经济实体的合作模式。河南大学牵头的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心形成了“小机构、大网络”的开放运行模式,成为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

  (三)科技创新成效显著。11个中心围绕中心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协同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512项、省部级项目462项,获取科研经费7.2亿元。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省部级奖励19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682篇。河南理工大学牵头的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中心研发的“突出煤层扒孔降温钻具”和“囊袋式注浆封孔装置”,使煤层钻进深度提高30%、瓦斯抽采浓度提高80%以上。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的现代畜牧业中心育成“豫粉1号蛋鸡配套系”新品种,共推广中试国审新品种和其他配套系父母代种鸡938万套,商品代1.7亿只。郑州大学牵头的新型城镇建筑技术中心研发的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理论与关键技术,使FRP筋剪切强度提高20%~30%,抗静电性能提高近百倍,阻燃性能提高约20倍。河南中医药大学牵头的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中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及河南科技大学牵头的有色金属共性技术中心“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均以牵头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牵头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中心在小流域边坡治理与滑坡预测预警技术、大型水工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技术、农田云灌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集成智能调控、渠道量水、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累计节约用水3.3亿立方米,种植作物增收6-10%,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郑州轻工业学院牵头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在国际上首创新型磁性树脂技术,开发出系列新型磁性离子交换与吸附粉末树脂,成本比国外降低1/2,打破了国外垄断。

  (四)支撑“双一流”建设作用凸显。在建设期内,新增进入ESI全球排名1%学科5个(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动物与植物学),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3个、新兴交叉学科26个、学位授予点22个。11个中心依托的学科中有11个进入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充分显示了协同创新中心对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撑作用。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中心依托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三个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分列第五、第七、第九位。有色金属共性技术协同中心依托学科入选国防军工特色学科。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中心依托的化学学科与建设初期相比,国际上的排名提升了103位,在2017年自然指数排行榜中,进入亚太地区高校100强。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中心依托的中医学、中药学成为博士授权学科。现代畜牧业中心依托的动物和植物学科国内综合排名提升到第6名,动物医学专业被列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中心依托的医学检验专业全国排名第10(建设期之前全国排名20以外),其临床医学2017年进入ESI全球排名1%。

  (五)高端人才汇聚富有成效。中心通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组建以首席科学家为引领、高层次人才为骨干的59个协同创新团队,汇聚两院院士20名、海外专家32名、省部级以上高层次创新人才154名,有效弥补了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的不足。在人才培养上,采取国内外结合、协同单位联合、与河南急需吻合的培养模式,提高本、硕、博各类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11个中心有179名博士后出站,培养博士研究生290名、硕士研究生3016名、本科生15799名。

  (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11个中心聚焦“三区一群”建设,围绕打好“四张牌”、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要求,攻克了一批行业共性技术,提升了智库发展水平,形成了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研发新工艺、新产品172项,制定标准74项,授权专利623项,其中发明专利563项,产生经济效益近36.7亿元。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中心与协同企业合作,攻克了松软低渗欠压煤储层的活性水氮气辅助压裂增产技术和单向递减控压排采技术,27口联网井平均单井产气每天608立方米,实现了河南省煤层气开发的历史突破。有色金属共性技术中心研发的系列合金材料成功用于我国“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和大飞机项目中,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中心的7项呼吸疾病证候诊断标准/诊疗指南在全国60家医院应用,累计应用患者31417例,规范了诊疗,提高了疗效。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中心针对贾鲁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创新型磁性树脂技术,开发出系列新型磁性离子交换与吸附粉末树脂,对污染物进行快速去除,成本比国外降低50%,打破了国外垄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牵头的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了“航空经济”概念,出版了《航空经济理论与实践》等一批学术著作,构建了“航空经济”的前沿理论体系,为航空经济“郑州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根基,从而成为特色鲜明的有效指导实验区发展的航空经济智库。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心总结了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层级结构规律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明确提出郑汴新区、郑州大都市区、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概念,成为服务地方的一流智库。

  二、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中心体制机制改革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出台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在实际执行时没有真正落实;二是有的牵头高校学术委员会在重大发展战略、研究方向、课题设置、学科发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咨询与指导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有的牵头高校中心主体地位不明确,在人权、财权、资源配置权等方面缺乏独立自主性,与协同体单位深度协同不够;四是有的中心成果推广不够,转化率不高,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探索不够,引领和支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部分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不够,缺乏中青年领军人才和35岁以下且有国外留学背景的青年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六是相当一部分中心经费使用中存在“不敢支、不会支、不能支”现象,个别中心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同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效果。

  三、下一步要求

  (一)持续重视协同创新工作。各牵头高校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办发﹝2015﹞4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河南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建设目标,努力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社会服务、理论研究的高地,实现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同步提升,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验收结果列为“持续支持”省级中心的牵头高校要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在合理、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特区,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的政策环境。各中心要在原有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优势,解放思想,加大创新力度,尽快完善适应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体制,构建符合协同创新中心特点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三)注重凝练发展方向。各中心要继续密切关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正在实施的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凝练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创新,持续为我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四)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各牵头高校要在总结成绩、剖析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多方论证,研究制定中心第二期发展规划,并把中心形成的机制体制创新推广到高校的工作中去,推动高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

  附件:第二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验收结果.docx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201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