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需求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安阳,自古就是钟灵毓秀之地,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作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安阳文化大讲堂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的滋养中享受美好生活。
当地百姓夸赞:“央视有‘百家讲坛’,我们有安阳文化大讲堂!”
“历史还能这么讲”
4月7日上午8时50分,安阳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安阳文化大讲堂”的展板放在门口。展板下方标注着“主办:安阳市文广新局、安阳市社科联;承办:安阳市图书馆;时间:每周六上午9时30分。”
此时的报告厅里,可容纳347人的阶梯座位上已经坐了不少听众,有老者,有年轻人,还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半大孩子。随着群众的陆续进入,开讲前,报告厅几乎坐满。
“欢迎来到文化大讲堂,大家对安阳历史上的好官了解多少?”9时30分,主持人安阳市图书馆副馆长王咏梅拿起话筒,简单的开场白一下就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今天我要讲的是‘安阳历史上的好官’。”主讲人,安阳市光华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王化冰走上讲台。
“……到了给河伯娶亲这一天,西门豹站出来说,我觉得这女孩儿不够漂亮,你去给河伯说一声,说完命令随从将巫婆扔进了漳河……”
“汲黯是滑县人,汉武帝时期任中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干部。他直言敢谏,给皇帝说,你光动嘴,就不给百姓办实事儿。大臣们吓坏了,都说,你咋能这样说话?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从商代到清末,王化冰将韩琦、西门豹、曹操等历史上的安阳20位好官的故事娓娓道来,大家听得一会儿群情激奋,一会儿又笑逐颜开,好官们正直、清廉、不畏权贵的高尚品格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历史还能这么讲!”市民王琳琳打趣道,“要是上学的时候这样学历史,说不定我现在也是历史老师啦。”
“这些好官,代表的是咱安阳人精神!”“王老师讲得太棒了,给您点赞!”“咱们走进新时代,就需要像这些好官一样有才能、有正气!”……大家纷纷向王化冰竖起大拇指。
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安阳文化大讲堂开讲以来,不仅有王迎喜、符海朝等100多位本地学者、教师担任主讲嘉宾,为市民解读历史安阳、文化安阳,更有“二月河”等多位文化名人前来讲课。
王咏梅自豪地说,大讲堂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赢得众多粉丝,尤其是《安阳历史文化漫谈》《从艺术角度诠释殷商文明》《曹操当年那些事》等主讲安阳本土历史文化的系列讲座更是场场爆满。
截至目前,安阳文化大讲堂已累计举办讲座460期,受众5万余人,并且形成了古典诗文赏析、安阳历史文化、周易等精品系列,多场讲座入选国家图书馆公开课。
[感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安阳文化大讲堂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转化为鲜活的故事,让历史跳出刻板的书本,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传承,正契合了时代创新的脚步。
“打开文化宝藏的‘金钥匙’”
“安阳文化大讲堂开办以来,我一场都没落下。”69岁的张玉珍对安阳传统文化尤为喜欢,由于年纪大,自学起来非常吃力,安阳文化大讲堂为她打开学习的大门。
“不断学习,才能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前进、不落伍,我可不想当整天围着锅台转的‘老妈子’。”张玉珍高兴地说,在文化大讲堂,她不仅学到知识,还结识了许多文化名人,在大家帮助下,她参加了市里的朗诵大赛,拿到优秀奖。“走进文化大讲堂,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就像坐在幸福的大轿子里!”
市民李春国酷爱户外运动,去年,他和朋友在呼伦贝尔草原遇到当地一位蒙古族女士,得知他们来自河南安阳,这位女士便高兴地和他们攀谈起来,没想到,一番交流下来,李春国尴尬不已。
“作为一个安阳人,有些关于安阳的知识人家蒙古族朋友都知道,我却说不出来。”回到家乡后,李春国就成了文化大讲堂的忠实听众,每期大讲堂他都准时到场,光笔记就写了七八本。
“现在肚子里有点‘墨水’,出去也敢给人家‘侃’了。”李春国自信地说道,现在他的骑行队成了安阳文化的宣传队,青海、上海、甘肃……他们一路骑行,一路给遇到的人讲安阳文化,甚至还通过户外微信群,把安阳故事讲到了加拿大,许多人向他表示,听了他的讲述都想来安阳看看。
市民魏薇经常带着9岁的儿子一起来听讲座。她说,带儿子来更多是想让他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安阳文化大讲堂是市民打开文化宝藏的‘金钥匙’。”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陈才生认为,“大讲堂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开放的学习平台,每个听讲的人都会有所收获。”
[感言]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这点上看,安阳文化大讲堂不仅能打开“宝库”,还能打开“粮仓”。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006年,全国范围内图书馆办公益讲座方兴未艾,安阳市图书馆及时跟上了这一发展节奏。”谈起文化大讲堂,王咏梅感慨良多。“当时,老图书馆和其他部门合用办公楼,没场地,时间也不固定,最初就是尝试性讲讲,有时还得播视频。”王咏梅介绍,2008年,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建成,安阳文化大讲堂才正式提上日程。当时讲座开展最好的是深圳和上海,从选题策划、讲师遴选到后期延伸,已经形成先进经验。于是,安阳图书馆和社科联选派骨干力量,远赴深圳“取经”。
“真经”取回来,大家满心欢喜地安排了第一期安阳文化大讲堂,可开讲那天,却被“泼了一盆凉水。”
“没听众。”王咏梅说,第一堂课只有寥寥几个人,“即使只有一个听众,大讲堂也要办下去。”
从那以后,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图书馆各个地方张贴醒目标志,利用业余时间给前来借阅图书的市民现场推介,加上听众口口相传,到2012年,大讲堂逐渐“火”了起来。
去年,中央下发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安阳文化大讲堂应时推出中国古典诗文赏析系列14期,社会反响热烈。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策划命题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莫道才教授的讲座受到听众热捧。
随后,安阳历史文化、周易文化等精品系列相继推出,掀起了一股“讲堂”热,邯郸、鹤壁的市民听说后也纷纷来到安阳听讲。
“今年,我们将努力邀请更多全国著名专家来到安阳文化大讲堂。”安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杜芬对大讲堂的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还准备开直播,制作‘网络讲堂’,运用新兴传播方式,让安阳文化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安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薛文明则表示,安阳文化大讲堂将继续在课题上下足功夫,推出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合民生需求的精品。“传统文化需要在当下生活中找寻新的契合点,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感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是文化永葆青春的内在秘密,只有活起来,才能真正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