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丹心映沙澧》新书发布暨漯河红色文化活化故事化座谈会在漯河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举办。漯河市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李华强,中共漯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党史研究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杨新红,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与传播中心负责同志及作者代表出席,漯河市新华书店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小勇主持座谈会。



会前,大家一起观看了漯河红色故事展播之《从浏阳河到沙澧河》短视频,沉浸式走进漯河那段烽火岁月,共同感受沙澧大地上的红色脉搏。会上,张小勇介绍图书选题及成书过程;作者代表刘波涛、孙震、李宜书、李保产、杨合兴、陈迪、何嘉乐围绕《丹心映沙澧》创作历程作交流发言;漯河市源汇区受降路小学教师李蕊、五(1)班学生陈者宇分享了该书读后感。在随后进行的赠书仪式上,杨新红和张小勇向教师及学生代表赠送《丹心映沙澧》图书。

红色文化一直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文化战线上的主力军,如何让沉睡在史料中的故事“活”起来、“动”起来,是时代赋予社科工作者的全新课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漯河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漯河市有关部门联合海燕出版社启动《丹心映沙澧——漯河红色故事汇》(融媒体版)出版事宜。5月该选题立项后,漯河市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党史专家、作家、媒体记者等构成的创作团队,深入漯河市各县区走访革命旧址,探访英雄后人,揭开尘封细节。在创作方式上,坚持“小切口、大情怀、真故事”的理念,摒弃“脸谱化”和“教科书式”的语言,构建出一个个有血有肉、可感可知的红色故事,让广大读者看到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创新性表达、创造性转化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全书以县区为单元分类,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书封设置二维码,扫码后10个小故事以视频形式分期呈现,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同时,还配备了体现漯河文化印记的6种手工竹编(“人文漯河”“水韵漯河”“红色漯河”“字在漯河”“抗战漯河”“厚重漯河”),通过可读、可听、可看、可感、可研的动态立体交互,构建起与漯河这片红色热土更深沉、更独特的情感链接。
本次活动由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指导,漯河市社科联、海燕出版社、漯河市新华书店、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与传播中心主办。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倪 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