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阳市社科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差异化理论学习需求,打通社科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在安阳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安阳市委党校、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单位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群众点单、社科联派单、宣讲员接单”的“菜单式”宣讲机制,推动宣讲服务与宣讲需求精准对接,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一是精心策划,优化宣讲服务“供给端”。正确把握宣讲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宣讲内容和宣讲过程的审核管理,确保宣讲内容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针对基层理论供给与需求可能存在的错位问题,创新推出“菜单式”宣讲模式,推动理论宣讲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基地,实现供需有效匹配。精心设置宣讲“菜单”。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安阳特色文化资源和基层关心关切,结合往年宣讲经验,精心制定《安阳市社科宣讲参考目录》,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红色精神和地方特色文化4大类42个宣讲题目。其中《AI赋能职工成长》《二十年来殷墟考古新发现》等特色专题,内容新颖、贴近实际,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优建强宣讲队伍。整合安阳市社科理论界“基层宣讲团”成员,安阳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各社科普及基地和直属学会社科普及志愿者,组建了一支政治过硬、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社科宣讲队伍,确保宣讲内容准确、形式生动、指导有力。
二是精准实施,激活宣讲落地“需求侧”。扩大宣讲范围。自7月至10月,“文润安阳”社科宣讲活动先后走进汤阴县、内黄县、龙安区、市图书馆等,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乡镇,从学校到社团,实现五县四区全覆盖,有效拓展了理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宣讲形式。根据不同受众特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情景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宣讲方式。比如面向党员干部,突出政策解读与实践案例结合;面向青少年,突出寓教于乐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增强趣味性与参与感。多样化的宣讲形式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化为了“接地气”的语言,让理论宣讲更加生动鲜活、易懂易接受。强化服务保障。每场宣讲安排专人负责,根据阶层需求和受众特点匹配宣讲员,提前协调时间、场地和设备,做好摄影记录和反馈收集,确保宣讲活动有序、高效、顺利开展。
三是精细宣传,提升宣讲活动影响力。及时报道,提升关注度。每场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通过“安阳社科”微信公众号发布图文信息,并制作推送活动短视频,总浏览量达1600余次,有效扩大了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面。多元传播,扩展辐射面。积极向省社科联媒体平台如顶端新闻、中原人文社科网、河南社科在线和市级媒体如安阳融媒等投稿,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质效,让安阳声音传播得更远。深度总结,增强实效性。活动结束后,认真收集整理《宣讲情况登记表》,对宣讲效果、群众反馈进行详细评估,为后续活动优化提供依据,持续塑造和提升“文润安阳”社科宣讲进基层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截至目前,安阳市社科联累计开展“菜单式”宣讲活动17场,直接受众1000余人次。特别是通过对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等安阳特色文化的宣讲,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共建美好安阳的热情与干劲。
下一步,安阳市社科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河南省社科联和安阳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持续整合社科资源,深化“菜单式”宣讲机制,做优“文润安阳”社科普及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社科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安阳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贡献社科智慧和力量。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倪 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