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香: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伟大创造

  李庚香2025-07-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人类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历史性飞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把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具体安排,进一步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焕发勃勃生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人民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范畴和政治底色。实践充分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以其勃勃生机推动“中国之治”迈上新的台阶。

全过程人民民主极大增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自信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特别是在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已有190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约110万人次提出300多万条意见、建议,许多重要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并转化为国家意志,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近年,为了打通人大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老百姓的声音从“江湖之远”直抵“庙堂之高”,河南已建成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9583个,实现乡镇(街道)建站全覆盖、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全覆盖,同时依托代表联络站在乡村和社区广泛开展“站点问政”“板凳议事”“广场夜聊”等活动,使人民群众在民主实践中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争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者、发展者。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主的真谛。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行得通、很管用,就在于它能不断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真实地将民主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是一个典型的半深山区贫困村。近年,在村“两委”的领导下,该村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每年雷打不动地定期召开村民小组组长碰头会、群众座谈会、乡贤恳谈会“三会”民主议事会,集体研究实施村级“十件大事”,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跃升至82万多元、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巩固了人民民主实践的基层基础。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只有真实有效地参与民主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才是真正的好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社会各界各阶层及各地区群众提供了畅通的民主参与渠道。近年,河南省人大依托各地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建成首批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214个,并深入推进示范点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数字化建设,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其中,信阳市人大把基层示范点建设与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基层示范点(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人民群众 ”联动工作机制、居民列席乡镇人大有关会议机制,推动人大阵地强起来、人大代表动起来、人大工作活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自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建设以来,已接待群众56764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1424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5115件,9658名代表参与征求立法、监督议题,提出意见3903条。

全过程人民民主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由于真实感受到民主带来的好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实践并创造出很多沾着泥土气息的好方法,让民主更接地气、更为百姓所喜欢。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首创于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其成效的“晴雨表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坚持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群众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对村级重大事项特别是民生问题从“四议”到“两公开”,以其完整的逻辑内涵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范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巨大的生命力。

二、坚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以现代化视野深刻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是惠及世界的现代化,代表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民主理念,更是一种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还是一种随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民主新形态。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深入研究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紧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科学回答好“什么是民主、怎样发展民主”“如何把握民主、怎样评价民主”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

坚持以现代化制度体系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富有现代性,以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坚持以现代化文明价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世界近现代发展史告诉我们,现代化与民主总是相伴相生的,现代化为民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民主为现代化提供了变革和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是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文明, 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文明价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深刻认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充分吸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蕴含的现代化价值并将其贯穿民主实践的全过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现代化文明素养,培养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文明价值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基石,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释放出来,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在“全 ”,更在“人民 ”。因此,在现代化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搭建各种形式的参与平台,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民主实践的渠道,确保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充分表达,以达到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的目的。要围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深入研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数字技术在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基层组织的应用场景与价值,把线下“圆桌会议 ”变成线上“议事厅 ”,依托现代化数字技术,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天候植入民主的各个环节,使公众参与、民意表达、政治互动、政治回应更加灵活精准和便捷高效,充分体现民主的广泛性、时代性和有效性,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相适应,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主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在当今世界,主要有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发展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成果,以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新境界,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了民主的真正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民主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同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近代以来,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民主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民主是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目的的民主,推崇金钱至上和一次性选举,完全背离了民主的真正意义,这也就孕育和发展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中国方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在广泛性上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在真实性上确保广大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在管用性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民主从“如何实现的政权问题”到“由谁说了算的制度问题”再到“发展绩效的运作机制问题”的一体化发展问题,进一步确定了民主的真正意义,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丰富了世界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民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突出人民在民主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实现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政治理念、制定程序和具体实践等各个方面,能够始终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和发展自身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发展民主的伟大创造。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深刻吸取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性形成了“1+2+3+4+5”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要义和制度体系。“1”即“一个核心”,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核心,确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立场;“2”即“两个统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辩证实践形态;“3”即“三全三最”,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向度;“4”即“四项制度体系 ”,就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构成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支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5”即“五项制度链条”,就是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相贯通的民主参与机制,创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严密的实践闭环。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在中国大地上构建起覆盖全体人民的民主体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本文发表于《人大建设》2024年第10期)

统筹:吴    鹏

审核:张柏林

责编:倪    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