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锚定方向、把握主动、实现跨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面向“十五五”,河南到了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既肩负着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使命,又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等现实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高质量发展是迈向未来的最佳路径,也是河南破解现实难题的最优曲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最佳路径、最优曲线,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一、高质量发展是河南迈向未来的最佳路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抓当前,又要谋长远,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要牢牢抓住。面向“十五五”战略机遇期,河南唯有以高质量发展破局,方能协同推进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实现经济大省提质进位,夯实民生福祉根基。
承载战略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区,河南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与构筑内陆开放枢纽双重重任。这要求河南必须在经济发展、生态屏障、粮食生产、枢纽能级等领域实现全面跃升。面对多维交织、时不我待的战略任务,以协调发展为基础支撑、绿色生态为前提条件、开放合作为重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是河南实现战略协同、资源聚合与效能倍增的唯一选择。
实现经济提质进位的必由之路。唯有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的战略总牵引,河南才能顺利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现代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河南GDP突破6万亿元,稳居中部首位。然而,标兵渐远、追兵逼近,前有山东、浙江等强省领跑,中有四川形成挤压,后有湖北、福建紧追不舍。河南亟须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筑牢核心竞争力。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内核,是河南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动能迭代跃升的根本路径。
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战略抉择。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破解各种社会矛盾,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对于河南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重视破除当下的掣肘,也要着眼夯筑长远韧性,要实现从“要素参与者”向“改革共建者”转变。特别是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河南应以高质量发展担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
二、高质量发展是河南走出大省新路的最优曲线
面对传统产业动能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压力,河南亟须走出大省新路。坚持高质量发展,正是引领这一转型的最优曲线。其“最优性”体现在风险抵御的必然性、产业进阶的突破性与美好生活的可及性。
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必然选择。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特别是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是有效应 对逆风逆水的战略抉择。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河南,既承压于发达国家的“高端回流”与技术壁垒,又面临新兴经济体的“中低端分流”竞争。唯有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度优化等构建起内生稳定的发展体系,才能在不确定环境中赢得主动、稳中求进、开创新局。
突破产业价值锁定的必然选择。产业价值链呈现典型的“微笑曲线”特征,高附加值集中于研发与品牌两端。作为制造业大省,河南长期困于曲线中低端,根源在于创新不足、路径依赖与制度型开放深化不够。高质量发展正是解锁这一困境的最优曲线。它驱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并构建全链条高附加值产业体系。
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当前,河南人均GDP已接近高收入门槛,但城乡收入差距仍较显著,优质民生服务供给不足。面向“十五五”,要以扩大高品质供给激活消费潜能、以数字普惠弥合城乡发展鸿沟、以绿色转型增强群众获得感。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将河南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化为可感可及现实图景的根本路径。
三、从五个方面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河南要围绕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当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脊梁”和“筋骨”,要把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河南是粮食大省,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增产全过程技术集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深刻认识美丽河南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是“根”和“魂”,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增强精神力量。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大省,河南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改革先行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系统推动“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开拓多元市场。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
来源:《党的生活》(2025.7上)
统筹:宋鸿博
审核:张柏林
责编:倪莎/吴雅心/杨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