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河南省社科联和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原学建设”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全球视野与地方实践”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原学研究走深走实,努力打造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文化学术品牌,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河南探索,助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7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研究员致辞并作主旨发言,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萌芽教授致辞。开幕式由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苗树群主持。
李庚香主席在发言中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坚持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世界,就是要建构世界中国学;面向中国,就是要建构新时代中国学。中原学建设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河南实践,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中原大地掀起有组织研究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热潮,深入推进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中原学建设,打造中原学学科群,打造中原专家学者群,形成中原学派。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王震中,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桂龙,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桂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胡大雷分别以《中原文化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中原学》《与古为新——浙学与中原学的互动与互鉴》《“中国学回到中国”与中原学的国际视野》《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以“桂学”与“中原学”为例的讨论》为题作主旨报告。
专家指出,国内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早期更为注重对海外中国学著述进行译介,在中外学术交流上并未形成平等对话,距离影响海外中国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是相去甚远。破除“西方中心论”,解构种种学术神话,是“让中国学回到中国”的前提。新时代的中国学研究要跳出“附属”思维,从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探索构建中国学研究的知识体系;要在“世界中国学”概念下,统一“中国学研究”与“中国学”;要在交叉学科框架下,把世界中国学建设成为跨专业的新兴学科;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培养更多中国学研究人才。
专家认为,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两条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始终交相辉映,并肩向前发展,而中原地区在联结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中原地区经历了多次重大历史变迁,带来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激荡与交融,对江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也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原学、浙学、桂学等各个地方学共同的新的文化使命,也是更好发挥传统文化以古鉴今、以史育新重要价值的关键之所在。新时代地方学研究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激活地域文化基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将承袭传统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积极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表示,中原文化既是具象的地域文化,又蕴含着抽象的整体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原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绝非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与精髓。中原学是世界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交流互鉴中扩大国际传播,建设成为跨越国界的开放性学科。中原学、黄河学、炎黄学作为中原文化发展的“三驾马车”,具有交叉性、互补性,“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必将推动中原文化发展大放异彩。
河南省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程有为,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新斌,信阳师范大学炎黄学研究院教授尹全海,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苗长虹,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国学系主任、教授魏涛,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平分别以《河南地方学研究的里程碑——读〈中原学概论〉》《世界中国学与世界的中原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学派——以中原学、炎黄学、黄河学的问题意识为中心》《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中原与黄河:熔炉与枢纽》《洛学与中原学的理论建构》《中原之“中”的历史演进与逻辑展开》为题作精彩发言。
会议还就《中原学通论》编撰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与重点难点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