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切实领悟实质、把握要义,做到融会贯通、学思践悟,不断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推动“规划图”变“施工图”,河南省社科联组织编写了《中原再出发》。
《中原再出发》
李庚香 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该书聚焦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论述。内容立足当前,突出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向,确保河南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着眼长远,突出目标导向,确保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科学回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怎么看”“怎么办”和“怎么干”的问题。
该书全面准确地阐述了河南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短板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深刻指出了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路径,系统谋划了河南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为河南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中原看中国
第二节 迈进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
第三节 中原崛起和出彩的历史进程
第四节 中原崛起和出彩再集结再出发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国际环境
第二节 国内环境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锚定“两个确保”:出彩蓝图
第一节 “两个确保”的内涵
第二节 锚定“两个确保”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两个确保”的指标测算
第四章 锚定“两个确保”:总体研判
第一节 “两个确保”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
第二节 “两个确保”的制约因素和短板
第三节 锚定“两个确保”的原则
第五章 锚定“两个确保”:总体目标
第一节 今后五年的目标
第二节 到2035年的目标
第三节 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
第六章 实施“十大战略”:战略意义
第一节 重大意义
第二节 战略分类
第三节 战略实施
第七章 实施“十大战略”:战略框架
第一节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第二节 实施优势再造战略
第三节 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第四节 实施换道领跑战略
第五节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第六节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第七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八节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
第九节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
第十节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第八章 实施“十大战略”:战略路径
第一节 直道冲刺加快发展
第二节 弯道超车转型发展
第三节 换道领跑跨越发展
第九章 他山之石
第一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主要经验
第二节 我国不同区域谋划现代化的思路与做法
第三节 中外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有益启示
第十章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第二节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四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五节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十一章 有效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第二节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河南
第三节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
第十二章 有序推进文化建设
第一节 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第二节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 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
第十三章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第一节 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二节 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
第三节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第四节 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障体
第十四章 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完善生态保护格局
第二节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第三节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第四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五节 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第十五章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 加强政治建设
第二节 强化思想引领
第三节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四节 坚持党管人才
第五节 大抓基层基础
第六节 锻造能力作风
第七节 坚决惩治腐败
后记
从中原看中国
一、什么是中原
中原一词从现存文献最早可见于《诗经》,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但这些中原并非完全是地域概念,而是“平原、原野”的意思。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原,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涵河南周边地区的广大地域。
中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作为特定地域概念的中原,不同历史阶段的范围并不一致,大体来说,是以古豫州为起点,以河洛地区为中心,遍及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依据中原地区历代政区的变迁和文化影响,大致可以将中原的四至界定为:西临华山,北至太行山—漳河一线,南界沔水—淮河一线,东达泰山—泗水一线。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南省全部,河北邢台以南,湖北枣阳、襄樊、郧县以北,陕西华山以东,山西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山东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部分区域,安徽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等。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自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
中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正是在这里诞生;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正是从这里向世界传播;联结东西、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正是从这里起步。就连来自远方的宗教——佛教,也首先在这里安家落户。古往今来,在河南孕育和产生的众多思想学说,交相辉映,积淀升华,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河南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中华民族有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等12位人文始祖,他们大都出生于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中华姓氏由此发源,众多民族在中原融合,中原后裔遍布世界各地。
中原是各民族各地区交融往来的集合区。中原大地处于北方,辽阔广袤,自远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带,中华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通过各种渠道,在这里汇聚。从历史的发展顺序看,先秦时期的戎狄,秦汉时期的匈奴、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柔然、敕勒,隋唐时期的突厥、回纥、奚,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契丹、沙陀、女真,元明清时期的蒙、满等族都在北方这块土地上有过形成、发展、壮大和相互融合的历史。
二、河南是中国的缩影
2012年6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中原地区在中国最有代表性、最有典型性。”“可以说,河南的变化在全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典型意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南地处中部地区,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至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河南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汉三镇,西至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其直线距离在600—800公里之间。河南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从发展阶段上看。经济总量上,2021年河南GDP总量为58 887.4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15%;中国GDP 1 143 670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口规模上,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常住人口有993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山东,占全国人口比例的7.04%;中国总人口为1 443 497 378人,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占世界人口的18%。人均GDP水平上,2021年河南人均GDP为59 410元,位居全国第22位;我国人均GDP为80001元,居世界第56位。经济发展水平上,河南同中国一样,“规模大、人均少”是其典型特征,河南仍是发展中大省,中国仍是发展中大国。
从社会结构上看:河南是典型的农业省份。河南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2021年河南城镇化率为54.2%,农业人口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是传统的农业人口大省。此外,河南的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基本以平原为主,广阔的平原地貌为河南发展农业提供了支撑。河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保持了粮食基本自给,实现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平稳发展。社会结构上河南与中国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从历史地位上看: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河南是“国之中、城之源”,中国最早的文字、城市、科技发明都出现在河南。中国前100姓氏有78个来源于河南,河南是中华文化最古老的见证人。此外,河南还拥有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5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57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 000余处,保护单位数量、地下文物数量、馆藏文物数量、考古重要发现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河南文化就像中华文化一样博大而厚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
三、办好河南的事情十分重要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河南粮食丰收对中国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所谓“中原熟,天下足”。从总量上看,2021年河南粮食产量达到1 308.8亿斤,约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1/10的粮食;从种类上看,河南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地,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五位,尤其是小麦产量,达到了全国产量的1/4;从育种能力来看,河南不仅是粮食大省,同时也是种业大省,小麦、花生种子的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8%、30%。河南粮食生产的分量和地位,决定了河南必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是完善全国经济布局的需要。河南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京广、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主轴的交汇区域,处于沿海经济带沟通西北内陆地区的关键位置,加快河南发展能够为实现“东西互动、南北协同”提供重要支撑。一方面,河南将承接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延伸和放大东部的辐射效应,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另一方面,河南可以为西部地区原材料、产品以及资源、劳动力等向东部乃至海外输出发挥通道作用。河南的区位特点决定了河南必须加快发展,为进一步优化全国经济布局作出应有贡献。
是构建全国生态屏障的需要。河南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来看,河南位于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中间区域;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来看,河南位于黄河重点生态区内;从现实情况来看,河南生态环境总体比较脆弱,部分区域产业布局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能源原材料行业占比偏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碳排放总量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任务艰巨。河南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严峻形势,迫切要求河南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大局贡献河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