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开局之年。近期,省社科联约请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从理论视野展望河南发展的趋势,从文化视角把握学科研究的方向,以期引导全省社科界共同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从本期起陆续刊发专家观点,以飨读者。现推出第3期《汲取百年党史智慧 推进新时代党史党建研究专题》:朱金瑞《扎实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研究》。
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人格的彰显,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支撑。要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独特价值、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的中原实践与弘扬,及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的世界价值。
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独特价值。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伦理精神集中体现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道德理想和风范,展示着该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对激励人们为社会发展目标努力奋斗不可或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辉煌历史进程中,不仅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直接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伦理精神气质,在守望中国传统伦理中继承创新了“伦理精神”,促进了伦理精神的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融合,形成了革命伦理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精神。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体主义、公平正义,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等,这些伦理精神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人格的彰显,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历史理路、逻辑基础、内涵、价值及弘扬路径等,是当代学术研究者的使命担当。
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的中原实践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价值体系,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原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夏商文化到楚汉文化,从长城、大运河、长征文化到黄河文化,可以说十分立体多彩。中原地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从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形成的礼乐教化,到诸子百家在中原大地上的伦理论道,再到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原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伦理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秉承中原文化精要,在中原大地上诞生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融汇交织成河南的红色基因,成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河南实践,既是中华文化精髓中的灵魂,更对新时代文化强国、文化强省起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从地域文化和区域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及实践进行研究,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文化的自信点和发力点,是社科工作者的本分和责任。
强化探索中国共产党人伦理精神的世界价值,提高人类共担风险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铸造的伦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有的伦理财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中所内蕴的责任、协作、公平、自由、共享等伦理精神,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这也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只有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凝聚起共担风险的强大合力。面向未来,从伦理精神的视角,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的丰富发展,也是社科工作者必须回答的紧迫而重大的时代课题。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中国人民追求的崇高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正义进步事业。研究相关问题是作为学者的毕生追求,也是为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献礼。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伦理学会会长)
审核:宋淑芳 张柏林
编辑:潘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