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是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十大战略”之一。如何把河南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原之于中国,就像中国之于世界。河南在经济发展方面和沿海省市比有一定差距,但在文化资源上却有明显优势。”省政协常委、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认为,精神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与势”已经具备,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正当其时。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文旅厅已谋划了14条文旅线路“行走河南”。那么,怎样“读懂中国”?李庚香给出了具体建议:从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千年古都、中国功夫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解读。针对河南文化历史“有说头、没看头”的现状,李庚香建议,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予以展示,“历史文化要有新的打开方式”。
“数字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对此,省政协委员、河南博雅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曹永彬深表赞同。其公司对古籍、书画、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资源进行数字赋能,让文化产品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原文化艺术数据库”,打造“会说话”的图书,实现沉浸式体验,开发“讲故事的伴手礼”。
通过走访,曹永彬发现,文化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产业规模小、示范效应不强,数字文旅资源缺少交易平台等问题。他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要素市场,营造良好产业环境,打造一批试点数字化开发企业,通过以点带面,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文旅文创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但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民建河南省委会进一步剖析: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强吸引力的文旅主打项目;资源整体开发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地区直接、景区之间缺乏统筹;文旅文创人才不足,高层管理人才匮乏。对此,民建河南省委会给出四点建议:突出内容指出,强化核心品牌塑造;坚持项目为王,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运营思维,提高文旅产业效益。
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日前在参加民主党派组织的黄河文化调研时,也发现一些文物景点文化内涵发掘不够,与周围相关景点关联度差的问题。对此,潘伟斌建议,在郑汴洛沿黄三市的黄河岸边,集中建设一批融参观、体验、互动于一体的传统文化展示区,设立农耕、礼仪、饮食等不同文化的专题体验区,让游客在参观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互动中感受黄河文明的魅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1月11日 04版)
编辑:杨启坤
审稿:宋淑芳 张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