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自贸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四)

河南日报  2019-12-31

  开放高地牵引

  “三区叠加”,洛阳片区从挂牌始,就拥有着发展上的巨大优势。片区规划面积26.66平方公里,涵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88平方公里、涧西区7.78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唯一的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三区叠加”区域。

  从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洛阳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凸显双向开放、聚焦服务贸易、引领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宜业宜居新城”为“五大战略发展定位”,叠加区域性禀赋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速带动洛阳市建设成为中西部改革开放新高地。洛阳片区从“跟跑者”到“领跑者”,正牵引洛阳改革、开放、创新的“列车”,向着高质量发展全速前进。

  产业发展上,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洛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今天,我们从洛阳片区对改革创新的探索、特色产业的打造、营商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剖析,看一看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改革创新活力源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权改革,改变了传统大厅的进驻模式,开启了综合服务的“3.0”模式。目前,企业开办24小时完成(最快的60分钟办理);企业注销公告期由45天缩短到20天;在全国率先取消了艺术、体育等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办学许可证。

  “双自联动”特色鲜明。坚持以自贸促自创,以自创联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把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复制到自创区,把自创区的科研成果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创业,形成了聚合裂变倍增效应,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全区汇集了河南省1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50%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洛阳市35%的创新龙头企业、37%的小巨人企业、36%的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设立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全区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9家、创新平台(载体)238个,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成为河南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19院士洛阳行”、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洛阳专场等活动成功举办。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先进制造全球总决赛永久落户洛阳。先后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原学者2人,建设博士后工作站14家,院士工作站7家,其中包括河南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清科激光团队“激光高耐磨性道岔尖轨”、拓博尔交通轨道维护等一批优质参赛项目,陆续在区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双向开放先行区

  优化营商环境一马当先。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委托普华永道公司,对洛阳片区整体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评估。普华永道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78%区内企业对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十个维度下各项指标对应的工作表示满意,其中有七个维度满意度超过80%。其中得分最高的五个维度分别为企业开办、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财产登记和执行合同。

  “单一窗口”效率遥遥领先。2018年12月26日,洛阳片区正式开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全省首个线下咨询申报窗口。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办理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实现通关无纸化、一体化、自动化应用,将享受到“单一窗口”提供的“一个平台登录、一次提交申报、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办理反馈和一站式通关”服务。企业只需要填一张单,就可以在网上同步提交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部门进行审核,高效完成通关手续。目前,洛阳片区出口通关时间平均为1.5个小时、进口通关时间为22.4个小时。

  扩大开放合作示范领先。谋划并推进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示范区,以零地价、49年使用权的优惠政策和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签订100平方公里农业产业园协议,被评为“首批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积极加快“瓜达尔洛阳自由贸易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双通道”。洛阳机场通航城市增至30个,旅客吞吐量114.3万人次、增长20.9%。洛阳—青岛港班列、洛阳—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公铁海联运班列开行,有力促进了洛阳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产业体系加速完备。选择重点产业进行布局,构建相关产业体系,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洛阳片区对洛阳经济的加速推动作用。筛选出适宜发展的产业池,明确了未来“2+3+N”的产业发展体系:以先进制造和服务贸易为支柱,以金融、科技服务和总部经济为先导,以现代物流、数字经济、高端生活服务业等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类金融开放,新入驻金融及类金融机构55家,其中洛阳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正在建设,总规模达500亿元的河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成功注册。格力自主创新智能制造基地、银隆新能源产城融合产业园、洛阳万邦冷链物流园等一批引领型产业园区和项目相继落户。引进美国传奇影业,率先开展干细胞项目研究和探索,交通银行河南省首家离岸交易中心成功落地。中国千年雀羽金绣技艺传承品牌洛阳“雀金绣”与英国高级珠宝定制品牌“纪娜梵GÈNAVAN”在进博会成功签约。全区挂牌上市企业达到51家,后备重点上市企业40家。

  融合发展底色鲜亮。紧紧把握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机遇,加速自贸区、自创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发展,按照“一核四区多点”的布局放大政策红利,形成创新发展协同效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创新的各种障碍藩篱,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共舞,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激荡,让社会创造潜能空前激发,新旧动能不断转换,为洛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自贸区洛阳片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专网搞服务”的“放管服”改革模式,“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实现率全部达到100%。     (供稿/洛阳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