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郑州日报社、郑州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爱之城 郑州现象”理论研讨会在嵩山饭店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丁素、郑州大学教授、博导辛世俊、郑州大学教授纪德尚、河南大学教授马进举、黄河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赵会利、郑州师范学院科研处长、教授王永恒、郑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赵林、中州大学副教授张豪等专家学者,以及十多位市民代表,围绕“大爱之城,郑州现象”,围绕郑州市连续三年涌现感动中国大爱人物,围绕郑州成为全国所有城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诞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城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郑州日报头版以《社会各界研讨“大爱之城·郑州现象”》为题综述报道,对专家发言用两个整版刊发;郑州晚报头版综述、3个专版刊发;中原网在新闻中心中原独家以《专家学者观点:郑州人连续三年“感动中国”绝非偶然、大有深意》为题进行了报道;郑州电视台就“大爱之城·郑州现象”对专家进行了采访报道,效果显著。
从胡佩兰,到陇海大院,再到王宽,大爱之城郑州,连续三年,“诞生”三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是河南的骄傲,更是郑州的荣光。大爱温暖郑州,出现这样的城市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背后有着怎样的地域与传承原因?对郑州城市形象有着怎样的影响?又将如何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与竞争力?与会专家与市民代表一致认为,“大爱之城 郑州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是传统文化至善至美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是中原文化浓缩大爱精神的郑州见证,是河南省、郑州市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的具体体现。“大爱之城 郑州现象”作为一种“正能量”,提升了郑州人、河南人在全国以及更大范围的整体形象,提升了郑州市的城市品质和品牌形象,增强了郑州跨越发展的实力、协调发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