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行善:个人品德养成的基本路径

2020-09-23 来源: 《河南日报》(2020年09月23日 18版)   张溢木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立德修身。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价值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总体呈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试金石”
  在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个人品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才智等其他素质的完善和成就,离不开品德力量的支撑。个人品德决定着一个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行为选择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直接显示出个人境界和素质的高低。中国古人讲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将德居于首位,就是为了强调其对于人、事、物等的基础性与前提性作用。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四维”结构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在基础;“四德”建设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协同进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是“四德”并举,内外兼修、多方施策、标本兼治。如果个体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道德建设就都将是虚幻的空中楼阁。
  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文明的基础,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是靠每个人的道德风貌来体现的。在新时代,加强和重视个人品德建设,形成人人讲道德、人人重修养、人人求境界、人人促和谐,公民道德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求才能最终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获得有力的道德支撑。
  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个人品德的要求
  爱国奉献是新时代奋斗者的自觉价值追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奉献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是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进步。明理遵规是个人品德的内涵和格局要求。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对个人品德建设之“理”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相应的道德实践就越扎实、越稳固。正是被革命先辈们的理想、和平年代建设者的热血和汗水所感染,才有更多人汇聚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而将“小我”自觉地融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中,成就“大我”,达成“无我”,成为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和无私的奋斗者。
  勤劳善良是个人品德最基本的涵养途径。自古及今,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竭尽全力、持之以恒地不断地努力,辛勤地劳动和扎实地工作。心存良善之人,在他人有了困难时,会及时解急救难、雪中送炭;受到他人帮助时,也会心怀感激,而不存讹诈之意;会对他人的缺点给予设身处地的体谅,而不是一味地斥责;对他人的优点会虚心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嫉妒。善良是对人类大善之爱的续写和人性温暖的相互传递,在人性蕴藏的情愫里,最柔软又最有力量。
  自强自律是个人品德的一种内在性要求。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自强和善于自律的人们。自强者胜,自律者强。自律,要求个人不仅要有自控的决心,还要有坚定的毅力,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牺牲。自律一般包含自我改造、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三个方面。没有自律,自强的目标再远大,也无法真正落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自强自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应该有例外。
  立身行善是不断完善自我的基本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立身行善,是人之为人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基本途径。公民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个人品德建设能否落到实处,有赖于人们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的根基。
  应该怎样生活,过什么样的人生,是伴随每一个人一生的追问。作为时代新人,要以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为目标,以献身人民的事业为己任,以甘当无名英雄为自豪,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发奋努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正确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关系。要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公正心评判他人、以平和心择善而从、以进取心博采众长,向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看齐,不断增长才干、砥砺品行。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古今中外,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圈子”,一个人的交往圈子,就是一种文化生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就要求个人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注重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让高尚、勤奋、善良、自强等美好的道德情操与自己为伴,让自私、懒惰、狭隘、懦弱等远离自己。每个人要注重从小事做起,克己慎行、防微杜渐,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实现自我完善,夯实人生、事业的根基。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