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探索与服务模式建议

  李杜若2024-09-02

李杜若

(华中科技大学)

  县级融媒体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员者、服务者、基层引导者、预警者和监督者,具有平台化和组织化等特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结合基层实际,探索适合数字化时代乡村振兴需要的服务模式。

  一、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依据与理论逻辑

  1.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政策依据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整合资源,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全国广电系统面临的重要课题。2018年9月,中宣部提出“2020年底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全覆盖”,此目标已基本实现。2020年“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要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此后,在乡村振兴战略层面,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可以看出,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县级融媒体建设已超越行业内部的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而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筑底工程。

  2.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

  县级融媒体是我国媒介融合向基层的延伸,是以“中央厨房”模式为代表的顶层媒介融合向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建设主体的基层媒介融合的重心转向和主体下沉。“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肇始于美国,媒介融合的提出给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社会黏合的空间,日趋形成一种社会治理的媒介逻辑。县级融媒体不仅仅具有媒体属性,更是县域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载体。县级融媒体是打破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性困境、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引擎。它既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也是互动平台,是“媒体平台+”政务、商务、服务的平台型融合媒体。县级融媒体通过技术培养、组织保障、环境支撑等,有利于建构政府、媒体、社会、市场多元要素聚合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县级融媒体建设与乡村治理在战略背景、行动场域、价值指向等方面具有共通性和互嵌性,这是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逻辑支撑。

  二、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探索

  目前,全国已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的全覆盖。但是,我们实地调研发现,许多县市还只是把县级融媒体当作增强型生产、传播新闻的媒体,尚未认识到其超越传统媒体的多种价值和职能,无法全面有效发挥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多重功能。

  1.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建设是融媒体进程的新阶段

  近年来,河南省在媒介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探索。2014年大象融媒体集团的成立在全国范围内树起了河南广电媒体融合的“品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以“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推动融合态势深度发展。河南电视台积极开拓新媒体形式,借助其平台优势加强互动性,并借助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优质网播节目。河南省的媒介融合从内容生产、运营发行和媒介制度全方位创新,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将这一事关国家媒体体系建设的重大工程扎实落地,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确定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承担建设河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支撑平台。2019年3月,河南省委宣传部印发《河南省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39个试点县。2019年7月,河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支撑平台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专家组的检测,作为全国领跑者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2. 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建设成效明显

  2019年8月,河南省县级融媒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荣获2019“指尖融媒榜”最具影响力广电融媒技术平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承建的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获得了2019“指尖融媒榜”最具影响力县级融媒体中心。2019年12月,河南大象融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县级融媒体省级技术支撑平台获得“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荣誉称号,项城市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2019年底,全省10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已全部挂牌,投入实际运行。河南省的媒介融合和县级融媒体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3.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新任务

  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大趋势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作为传媒强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的县级融媒体建设要从“媒体本位”向“治理本位”的媒介化治理逻辑转向,探讨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功能定位、多元模式、多重困境以及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功能拓展、经验模式等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底色是新型的新闻媒体,是基于用户需求端变革的新闻媒体;本色是“媒体+政务”,建构对话协商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特色是“媒体+服务”,打造差异化的服务平台,有效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拓展县域民众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河南省应积极思考县级融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媒体、数字乡村的智库、意见交流的平台、组织动员的主体等治理要素参与乡村治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逻辑,探索建立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多种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指标,这是当前重要又紧迫的问题。

  三、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建议

  要搭建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就应强调其公共服务属性。通过创新服务的模式,构建河南省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行动框架,最大限度激发基层融媒的公共服务属性,形成符合基层实际、参与乡村治理的模式。我们调查研究以后认为,构建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服务型治理”模式势在必行。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融媒体+信息服务

  第一,搭建乡村“数据库”。通过信息服务,打通乡村治理过程中信息纵向、横向流通不畅的问题,打破城乡信息传播不均衡的瓶颈。建立集信息汇聚、智慧派单、可视指挥、数据研判、留痕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乡村治理系统。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动态优化,并用科技化、数据化手段处理信息,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和真实,让基层民众诉求与政府有效回应密切对接,更好促进其发挥社会治理作用。

  第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按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求,推进全市农村(社区)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智慧广电建设。将融媒智慧社区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创建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乡贤捐助等形式,依托融媒体中心广电网络资源和信息管理优势构建“多网合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撑。

  2.融媒体+政务服务

  第一,打通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主动抢占移动终端的新媒体平台,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权威信息、惠民措施等通过平台传播出去,如地方领导换届、养老保险发放、合作医疗报销、学生免费午餐、种粮养殖补贴等信息。同时对网络谣言流言、非法营销广告、封建迷信知识等不良信息及时澄清、辟谣。

  第二,搭建“公共话语场”。通过媒体问政、行风热线等方式,打通基层群众的意见表达渠道。把群众组织到公共平台讨论社区、村庄的公共事务,增强其参与感、认同感和合作能力。扭转乡村公共空间衰落的现状,实现社会秩序重建,履行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凸显县级融媒体的“组织者”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对话机制,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结构。

  3.融媒体+商务服务

  第一,实现乡村与市场高效对接。通过平台赋权、平台增能,让乡村市场主体获得更多市场资源,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和发展。县级融媒体在此过程中既是市场中介,也是市场主体,还承担培训乡村经济主体的责任。充分发挥县级融媒体平台的市场中介功能,发挥县级融媒体主动配置和培育市场要素的主体功能。

  第二,打造“互联网+电商”产业新样板。深耕定制“电视淘宝”“手机台购物”等融媒体电商平台,开展网络平台营销服务。与“一村一品”培育的乡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驻手机台、淘宝、京东等销售平台,推介特色农产品,增加知名度、拓宽销路,同时提供网络平台销售、建设、维护、更新服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

  4.融媒体+生活服务

  第一,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教育、旅游、医疗、环保等部门合作,融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向本地人民群众提供以政务服务为核心的各种本土性服务。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闻资讯、学习教育、商务娱乐等综合功能,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第二,提供丰富的乡村文化产品,增强乡村居民的地方认同感。改善县域居民生活单调、发展单一的窘境,通过多方面、多维度的服务供给包括地方文化供给,实现乡村群众高质量在地生存、在地发展的获得感,通过增强乡村居民与县级融媒体的黏性,进而增强广大老百姓的认同感。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