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抉择,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进而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应站位世界经济大格局与我国发展新阶段的高度来观照自身的发展,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发挥市场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独特优势,于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抓住机遇,奋勇前进。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河南有自身的优势,但重点要进行思维意识的重塑,才能在新形势下精准发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与重构。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全局思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于各省来说,党就是站在更高处的灯塔,指引着我们的方向与道路,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做决策。将自己置于国家大循环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区域、人力、农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中不落人后、展现新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系统思维。“风物长宜放眼量”,要从高处着手,系统协调。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要拉长长板,发挥市场规模优势,释放内需潜力、引导创造消费需求,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放大自身优势,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同时要补足短板,全面激活市场消费潜力,为此,应发展网络交易服务,促进市场在农村的下沉和农产品在市场的上行,激活乡村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能消费、敢消费”的良性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创新思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创新可以是“从0到1”,把基础研究体系补上来,使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也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一方面将已经发展的产业进行革新,增强科技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力,有效嫁接新技术、新科技,如5G赋能交通、物流领域,信息科技助力制造业等,将数字化、智能化思维更好地运用于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技术产业化。另一方面要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入驻,为科技建省提供智力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加法思维。达到“1+1>2”的效果,即为加法思维。“加”即增加,各个领域互融互通,“交通+”、“文旅+”、“物流+”、“互联网+”等,突破行业屏障,构建行业网,开拓新业态;“加”即加深,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在交通领域推动运输方式与基础设施衔接,在经济领域给市场主体更多投资自主权等;“加”即加速,要加速交通、经济、物流、生产等各个“微循环”的畅通。要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顺畅,为互融互通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共赢思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河南首先应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加强产业开放合作,畅通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开放渠道,强化平台载体,联动自贸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叠加优势。第二,不做零和博弈,而做正和博弈,与兄弟省份有机配合,去除“输赢思维”,共同把蛋糕做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成果带来的利益。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树立忧患思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双循环”格局的潮流下,我们也应该保持一份冷静,避免在热烈的循环、参与下失去自我的特点,在不断地循环中“泯然众省”,演变成为没有重点、失去特色的同质化城市,从而陷入循环陷阱中。因此,河南应该保持并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自身经济活力、科技能力、创新动力、人才引力,在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循环的同时,建造省内循环,为参与国内国际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高质量的动力。
(作者张柏林,系河南省社科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关于“双循环”背景下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研究中心 张柏林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