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十一届中原智库论坛综述

《河南日报》(2020年08月17日 09版)  河南省社科院课题组2020-08-17

  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兰考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原智库论坛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闭幕。参会的县(市)领导干部和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贯彻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系统深入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1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抢抓机遇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激活内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基石,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重要基石。河南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本次到会交流的“传承三股劲、践行三起来”的兰考实践、美学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修武探索、以小沟域闯出县域发展新天地的孟津模式、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栾川经验、以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淅川路径、县域经济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睢县模式等,均是河南勇于探索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的生动写照。大家一致认为,县域经济在发展全局中始终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各县(市)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核心路径选择,是夯实县域这个全省发展的重要基石的根本要求,必将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筑牢坚实基础。
  解决新时代新矛盾新需求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我国县域面积占近90%、人口占70%、经济总量超过半壁江山。河南是全国县(市)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可以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也在县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应有之义。
  塑造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县域既是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拓展区,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区域。当前正处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中原城市群、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落地河南,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县域作为连接城市群、都市圈和乡村之间的重要区域,其高质量发展对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形成战略举措叠加合力,塑造协调均衡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复杂严峻形势,只有在县域层面坚定不移地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才能确保在市域、省域及全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
  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创新探索新格局

  本次论坛上,来自兰考、修武、孟津、栾川、淅川、睢县等的县域治理一线指挥们,结合县域特色和实践探索,交流了县域治理、美学经济、沟域经济、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特色产业等六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做法和经验,为全省县域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A.兰考:县域治理模式
  兰考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高质量发展在县一级的贯彻和落实,形成了具有兰考特色的脱贫攻坚和县域治理体系、模式、路子,“兰考之问”有了出彩答卷。
  围绕强县和富民的统一,做强做优兰考特色产业体系。一是立足泡桐资源优势,与恒大集团合作,将其供应链企业集中到兰考建厂,发展品牌家居;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鸡鸭牛鱼作为主导方向发展绿色畜牧;坚持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动家电拆解产业企业集聚,打造县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构筑特色产业格局夯实强县根基;二是引进富士康发展智能制造,提供13000人的稳定就业,提高了全县产业工人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成立三农学院,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形成匹配,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来培训实用人才,推进就业创业实现富民增收。围绕城镇和乡村的贯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推动规划向乡村覆盖,促进城区彰显兰考朴素美,农村实现水清树绿、干净有序;二是提高城乡贯通建设标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长期积累推动城乡面貌发生质的变化;三是推出三星文明户评选等一系列工作抓手和方法措施,提升城乡管理软实力,把城市和乡村贯通起来。围绕改革和发展的结合,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县域发展的难题,增强干部争取项目抓机遇的意识和担当;二是提出一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改革主线,有效解决体制机制、营商环境、行政效率等问题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修武:美学经济模式
  修武县将美学经济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坚持科技创新和美学经济双轮驱动,利用美学设计将美学资源转化为美学经济,打造县域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县域更富更美的目标。
  以美学视角唤醒县域沉睡资源。修武县遵循美学理念,深度挖掘县域内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传说、特色农产品等沉睡的乡土资源,设计打造了天空之院、驿站茶亭、永不落幕的汉服文化节等特色美学项目,形成了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打造美学小建筑。修武县充分利用美学资源,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打造云台古镇扶贫小建筑、美学公社、玫瑰礼堂等美学小建筑,为年轻游客提供游玩、冥想、静休等场所,成功塑造了旅游的核心吸引物,解决了吸引年轻游客到县域消费的难题。开发多元美学产品。鼓励村落发展戏曲表演,在村民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还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复兴;邀请全国排名第一的灯光团队,打造吸引年轻人前来的夜间打卡地;推出云豆豆等网红级别作品,提炼美学IP,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和消费。打通美学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运用数字化手段驱动乡村旅游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主流游客群体定点设计文创产品和民宿;通过发展微店对村庄进行整村电商营销,促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助力脱贫攻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C.孟津:沟域经济模式
  孟津县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立足实际发展沟域经济,形成了“沟流金、谷满银、湾聚财、川招宝”的喜人态势,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天地,为县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坚持高位推动,把准沟域发展“方向盘”。一是成立沟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工作机制;二是按照“一镇一沟域、一沟一特色”“生态引领、产业基础、农旅融合、产村融合”的思路,推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落实;三是出台文件明确向沟域建设倾斜的政策要求,支撑沟域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生态引领,描绘沟域生态“新画卷”。一是扎实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切实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生态涵养等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不断提高孟津“绿色浓度”;三是建设美丽乡村聚焦生态振兴,大力开展垃圾清零、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实现沟域“颜值”“气质”和生态环境双提升。坚持产业为基,点燃沟域经济的“强引擎”。一是探索集生态治理、种植养殖、民俗旅游、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沟域经济特色发展新路子;二是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三是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建成55个沟域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形成“春赏花养生、夏避炎暑休闲、秋品果香美味”的沟域农业休闲度假旅游新局面。坚持惠民为本,站稳沟域经济发展“出发点”。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就业创业支持机制,让沟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农房变客房,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群众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D.栾川:生态经济模式
  栾川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宝贵的生态资源优势,优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之路,努力实现以生态为引领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一是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和矿业秩序整顿;二是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专项整治、涉氟酸企业专项治理、涉气企业提标治理等一系列工业绿色化改造措施,拉长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废气污染问题;三是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化发展。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一是推动老君山、重渡沟、抱犊寨等工矿业向生态旅游业成功转型,发展特色旅游专业村53个,用绿水青山激活“避暑经济”;二是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开发高山杂粮、食用菌等6大系列107款产品。加大对优良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地道药材种植,逐步叫响君山制药品牌;三是围绕“伊水栾山养生城”目标,以5A景区的标准打造宜居优雅、生态灵秀、特色突出的旅游县城。健全体制机制,为生态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探索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和环境监管模式创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地生根;二是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约束,为栾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普及教育,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教育基地,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E.淅川:绿色发展模式
  淅川县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站位全省、放眼全国、立足自身,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探索走好“六条路子”,奋力谱写新时代淅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
  发展航标“树起来”。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做好水源区水清民富县强的绿色发展之路。工业脊梁“挺起来”。做优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高位谋划发展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健康产业园,打造百亿产业集群。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湖碧水“清起来”。坚持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植树造林,在全境建设“四网络两平台”保水监控网络,成立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等,大力开展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农民老乡“富起来”。探索短线抓食用菌、中药材等当年见效的短平快项目,中线抓林果产业,长线抓乡村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易地搬迁改善环境,同步抓好产业配套、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因地制宜地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高效产业,集中打造“淅有山川”公用品牌。城市乡村“美起来”。按照“滨湖水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旅游新城”的发展定位,建设魅力县城。打造形成贯通城乡、打通对外出口的大交通格局,构建环丹江大旅游圈,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水质保护、产业发展、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县域党建“强起来”。开展“三清理一公开”“三亮三比三评”“两弘扬一争做”等活动,推进平安建设高质量,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现代县域社会治理新体系。
  F.睢县:特色产业模式
  睢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以打造中原鞋都为突破,培育壮大制鞋主导产业,探索出一条传统农区以三化协调四化同步推动县域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树立了新样板、新标杆。
  站位发展全局,选准主导产业。实施错位发展,出台《中原鞋都发展纲要》,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目标,把制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精心培育。抢抓发展机遇,持续招大引强。抢抓闽粤制鞋产业西移、温州台州产业转型升级、雄安新区建设三次重大机遇,通过打亲情牌、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育好制鞋产业。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立河南省的鞋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为制鞋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突出创新驱动,着力转型升级。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成功创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的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区集中精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一线工作法”和“五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关心关爱企业家,帮助企业积极破解资金、人力、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3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须破解的重点问题

  当前,河南县域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关口。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特色不显、协调性不强、开放度不高等问题依旧突出,明确问题导向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发展动力不足有待激活。动力机制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机制。专家认为,当前,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尚未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换挡提质”任重道远;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县域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创新还没有成为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如何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动能转换,是新形势下破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的难点所在。
  发展特色不显有待突出。县域经济本质是特色经济。不同县域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存在的客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专家认为,虽然河南县域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色,也形成了一些可行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全省县域仍然没有完全将比较优势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存在特色主导产业不优不强、集群效应不显著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本,河南在探索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上面临着短期难以解决的困惑。
  发展协调性不强有待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产城、城乡等方面的协调融合。专家认为,目前县域产业融合上存在制造业产业布局不均衡、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链低端锁定等问题;产城融合上存在“产”“城”同步发展水平不高,新城开发与旧城提质统筹不足等问题;城乡融合上存在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上存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不到位,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高等问题。
  发展开放度不高有待增强。县域经济要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专家认为,河南不少县域遇到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充分融入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借势发展,没有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现与县域外的资源共享、市场互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发展的对外开放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拓展发展新空间是河南大多数县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4
  加快推动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发展理念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理念”的问题,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与会专家认为,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开放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突出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坚持协调发展,全要素、全产业链与全供应链、全地域谋划布局县域经济,把实现共享发展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县域治理“三起来”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要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探索富有地域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县域经济竞相出彩的生动局面。要坚定不移地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实现强县和富民的统一;要坚定不移地把基层基础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突破口,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结合;要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作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实现城镇和乡村的贯通。
  厚植特色优势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高低,关键在于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由于全省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同,有传统农业大县、矿产资源县、工业强县和文化旅游强县等类型。专家指出,面对当前复杂形势,不同类型的县域要发挥特色比较优势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传统农业大县要以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为目标,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种养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矿产资源县要科学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注重产业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工业强县需要重点在节俭式混合创新、特色化差异发展、集群化链式延伸、轻量化智能提升等方面探索新路径;文化旅游强县要着眼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多元化需求,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
  全面改革创新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创新是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专家认为,要把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培育引进创新人才,积极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创新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提供支撑。
  营造优良环境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与会专家认为,“硬环境”上,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县城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多元化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主体。“软环境”上,要优化包括法治化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司法环境在内的营商环境;以深化县域政府治理职能改革为着力点,构建多系统治理资源相协调的治理机制、多中心治理主体相协调的治理机制、多维度交互结构平衡的治理机制。
  强化发展支撑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专家认为,一要强化资金支撑,加大县级财源建设力度,落实激励性财政政策,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二要强化土地支撑,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盘活低效闲置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三要强化人才支撑,根据县域实际,打破身份界限干部交流的堵点,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四要强化机制保障,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推进机制,形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5
  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牢记智库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型智库发展的价值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要做接地气的研究,在为民利民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找题目、找思路、找答案,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智库成果。
  把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新型智库资政的主攻方向。要准确把握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需求,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特别是聚焦夯实产业支撑、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领域,提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内生动力。建立开放多元的智库合作机制,促进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健全智库人事和科研管理机制,全面激发智库动力活力。建立成果推介和发布的多渠道机制,不断提升智库成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智库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作用,及时回应和专业解读公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执笔:王元亮赵执)